大类培养让学子“厚基础”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精彩观点
1
大类培养不“大意” 清华各院系为大一学生提供丰富资源
清华大学各院系都十分重视新生入学第一年的基础教育,投入了丰富资源,学校也鼓励各个大类开设新生研讨课,让学生了解大类中最前沿的发展。环境、化工与材料大类开设了20多门新生研讨课;人文社科类系主任、长江学者纷纷走上大一的讲台,开设了30门平台课程,供学生选择;还有的大类除了课程以外,也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业界的发展,这些举措都让学生在大一期间更好地了解了大类中相关专业的情况,有利于进一步的专业确认。2017级入学的考生在各省的志愿满足率都再创新高,全国各省份前三专业志愿满足率接近100%,部分省份第一志愿满足率超过90%。考生在高考出分后请第一时间联系清华大学各省招生组的老师,相信一定能选到自己最合适的专业类。高考后我们就会在第一时间通过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和官方微信账号‘清小华’发布各招生组的联系方式。
1
大类培养实现清华学子“厚基础”培养过程中的柔性
2017年起,清华大学开始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16大类,学生需要按照专业类来填报志愿。今年,清华大学仍将延续去年的改革方向,仅有极个别大类包含的专业方向有细微调整。今年5月19日是校园开放日,届时我们的2018年本科招生报考指南将正式跟大家见面。通过大类招生,学生在大一阶段将接受通识教育,在加强大一阶段工作的同时,确定专业会成为新生认识自我、了解专业和社会的一个教育环节。大类培养在培养清华学子“厚基础”的同时,也增强了培养柔性。
1
一系列国际化办学项目助推清华实现建设顶尖大学目标定位
国际化是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亮点之一。2016年7月,清华大学制定通过了《清华大学全球战略》。作为学校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立了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的目标定位。为积极推进相关战略,清华大学重点建设了一系列国际化办学项目,包括苏世民书院,与伯克利大学合作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与华盛顿大学合作的全球创新学院,与米兰理工大学合作的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等。2017年,清华大学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已达7497人次,教师赴海外交流学习达6890人次,总共前往五大洲104个国家和地区。清华大学拥有良好的国际化氛围,共有3509名国际学生,来自128个国家。清华拥有全英文授课课程近500门,全英文研究生学位项目25项,联合培养双授联授学位项目46项,与全球50个国家的280所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清华大学同时为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专门提供了“鸿雁计划”,支持学子走出去。
1
清华让学生成为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主角”
清华给与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2017年我们实施了新的培养方案,其模块分为通识部分、专业部分和学生自主发展部分,每个学生都有10-20学分的自主发展学分,用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校还建设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转系和转专业的自由度,推动第二学位、辅修和交叉学科认证课程项目,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学校共设置15个第二学位、13个辅修专业。学校让学生成为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主角,成立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优化选课系统、改革体育课程考核方式等多项提案被学校采纳。“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学子能加入其中来参与清华的治理。清华大学改革学业评价体系,变百分制为等级制,建立尊重志趣、激发自信的多样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新的评价体系,课程成绩以A+、A、A-、B+、B、B-、C+、C、C-、D+、D、F形式记载。其中获A+(非常优秀)的人数不超过该课程修读总人数的5%。获得F(不通过)的学生比例则不设要求。学生进入清华后可以跟大师有很多直接接触的机会。学校鼓励更多的教研系列老师担任班主任、新生导师等工作,加强对大一学生的引导教育。2017年,清华还实行“开放交流时间”制度,所有教研系列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公布每周自由开放交流时间,校长、书记带头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促进建立有温度的校园文化。
2
土木大类专业涵盖面广 就业范围相当广泛
清华土木水利学院是清华大学实力最雄厚、就业面最广、成才率最高的品牌专业之一。土木大类由“两院、四系、六个专业”组成,“两院”即土木水利学院和建筑学院;“四系”指的是土木水利学院的土木系、水利系、建管系以及建筑学院的建筑技术系;“六个专业”包括了土木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建设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海洋科学与工程六个专业方向。通俗地说,这六个专业方向涉及到“上天+入地+下海+交通”。总体来说涉及到人类居住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方面面。清华的土木大类拥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发展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在2017年、2018年QS世界大学评估中土木大类两次排在全球第五。;二是,专业内涵丰富,涵盖领域宽广。从专业内涵来看,清华土木水利学院主要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安全、建筑环境与节能等重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从产业领域和满足社会需求来看,专业涵盖了建筑、交通、能源、房地产、水利、水电、金融、经济、环境、海洋、健康等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众多产业和行业。整个大类专业的内涵,涉及到国计民生、关乎人类居住环境及生活品质,涉及到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柱性行业,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机遇和挑战,充满着创新前景、大有可为专业领域。
2
大类培养为培养多样性人才提供了可能
清华土木大类育人特色比较鲜明,特别重视和强调“个性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杰出人才培养,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知能兼备、德才双馨”的领军人才,作为我们的最根本的使命。突出“科学+技术+管理”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宽口径、重基础、强实践”的多样化育人特色,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育人,抓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价值观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就大事业”。不少校友毕业后入职在国内各个机关、重点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以及科研单位等。比如土木学院水利系60多年来已培养出6000多名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杰出毕业生。其中包含总工程师、设计院院长、大学校长以及一大批国家建设的骨干人才等。有许多毕业生成为兴业英才、学术大师和治国栋梁,其中在水利系工作和学习过的毕业生中就走出了31位两院院士。除此之外,清华大学为培养一流土木大类人才提供优渥的育人土壤。土木学院利用清华大学多学科交叉互补的学科优势,以及开放性和国际化的办学环境,为土木大类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氛围和条件。另外,清华土木大类拥有包括8名院士和40多位千人、长江、杰青、优青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颇具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的地位。
3
清华大学平均就业率高达97.8%
由于目前2017届毕业生正在完成本科毕业设计的阶段,升学情况还未最终确定,但从2012-2016年的数据来看,清华大学平均就业率高达97.8%,保持高位稳定。全校本科毕业生当中,国内升学继续深造的比例平均超过一半,出国出境深造比例约占四分之一,就业或创业学生超过两成。在就业的学生中,重点单位就业率平均达到四分之三,毕业生集中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国家重点单位。当然,在本科生在校期间,清华大学不仅关注学生就业,更注重引导他们的职业发展。对学生来讲,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以,学校引导学生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人生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
3
考上清华,上学无忧
清华大学具有完备的学生资助体系。考上清华,上学无忧。新生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就进入了清华资助的覆盖范畴,自1998年起,清华就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了入学“绿色通道”,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临时借款顺利完成入学手续。在2017年录取过程中,来自甘肃定西的考生魏祥发信请求携母入学一事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清华招办第一时间发布回信《人生实苦,但请足够相信》,温暖了整个招生季。实际上在魏祥之前已经有三位和魏祥类似情况的同学已经入学清华,学校对魏祥并没有给予特殊待遇,所有的做法是在遵循已有惯例,充满人文关怀。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国家、也是教育部的庄严承诺。自2006年起,清华大学建设了助学金、勤工助学、奖助金、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临时借款、困难补助、学费补偿代偿相结合的本科生“新资助体系”,目前已经实现了覆盖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覆盖全部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费用两大目标。清华大学目前有接近2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近一半我们称之为特殊困难。入学后,我们经过家庭经济情况的核定,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费用与学生家庭所能提供的经济支持相结合,能够完全覆盖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费用。学生入学后,还可以通过勤工助学进一步补贴自己的生活,学校每年提供近3000个勤工助学岗位。在确保保障性资助的基础上,近年来,清华大学还尝试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发展性资助,包括外语能力培训、兴趣特长培育、海外交流交换等,让他们共享学校的发展资源。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