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季品磊抱着常华
同学和初中阶段收养他的阿姨王根文背着常华
8月9日下午,衢州市常山县城郊的一间商品房内,18岁的残疾少年常华坐在轮椅上仔细分析着高考志愿表,“我考了527分,超过了二段线32分。我想报考省内的学校,想学财会,将来回到常山福利院上班,回报那些好心待我的人。”
常华自小身体佝偻下肢肌肉萎缩,无法直立行走,生活无法自理。这个至今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的孤儿被福利院收养后,被安排到两户好心人家寄养,两户人家接力将常华从小学背到高中毕业。
“除了养父母,还有我的老师和同学,他们都背过我,上了大学后还得人继续背,我感谢这群善良人。”常华说。
他被背着
上完幼儿园、小学
2002年下半年,一个上身佝偻,下肢肌肉萎缩的残疾弃婴被常山县社会福利院收留。
亲生父母在弃婴的包裹里留下了出生日期,此外,再也无任何信息。
福利院给孩子取名叫常华——这里收养的弃婴全部姓常,取意为常山福利院的孩子。
常华至今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已经不去想了,对他们没有爱,也没有恨。”
彼时,48岁的农村妇女汪月娥在福利院做护工,照顾着福利院孤儿们。襁褓里的常华常忽闪着大眼睛朝着汪月娥甜甜地笑,汪月娥也会常常抱着常华嬉戏,“感觉和这孩子特别有缘特别亲。”
2003年,非典来袭,常山县社会福利院需要暂时关闭,护工辞退,福利院孤儿寄养在符合寄养条件的人家里。
汪月娥主动申领了常华。她说,抱常华抱习惯了,舍不得常华吃苦。
在常山县东案乡金源村的一户农家里,54岁的王根水和49岁的汪月娥夫妇带着襁褓中的常华。夫妇俩的儿女已经长大离家,他们把常华当做亲生儿子一样抚养。
从会说话起,常华就叫王根水和汪月娥“爸爸妈妈”。常华从小喜欢吃肉,夫妇俩每天到集市上买肉做给孩子吃。常华说,他现在每顿吃肉的习惯就是小时候养成的;常华脾气很倔,夫妻俩常常会哄着他开心;常华夜里需要照顾,王根水就和常华同床睡,直到现在,常华回到乡下老家,还会和养父王根水睡在一张床上……
4岁时,常华上了村里的幼儿园,王根水夫妇轮流背常华去幼儿园,汪月娥甚至还经常去学校陪学……
7岁时,常华上了村里的小学,体重也在不断增加,背常华上学的任务主要由王根水来完成……
“都是爸爸妈妈背我上学的。成绩好的时候,他们会夸我奖励我;成绩不好的时候,也会骂我几句,和班上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样。”常华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