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1/ 13 17:48:55
来源:新华网

暨南大学课程思政探索交叉学科特色凝聚中华民族共识

字体:

  如何定义“四海一心”,使不同学科知识围绕民族共识主线展开,如何基于交叉学科以课程来凝聚港澳台侨生共识,效果会如何?这是暨南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推出的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四海一心: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从设立之初就在思考的问题。该课程是基于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的实践创新,也是该校“中央厨房式”大思政育人模式的首个“卫星讲堂”。

  师生共建 形成交叉学科融合的特色课程

  暨南大学素有中国“华侨最高学府”之称,“四海一心”志在“汇聚四海学子,凝聚中华一心”。课程构建旨在通过搭建交叉学科融合的特色课程,将中华民族文化、历史、语言、习俗等内容融入到增强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构建以暨南大学港澳台侨生为主,面向全校学生的跨学科高水平专题讲座式课程体系。

  “四海一心”课程旨在通过带领学生们走进“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沿革、解读民族精神历史脉络、学习56个民族语言习俗互动交融的有趣故事、揭秘中华民族精神的奥妙、展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前景,以最前沿的学科知识、最生动的课堂教学、最扎实的国情教育在实际学习中帮助同学们建立起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师生共建的形式是课程一大亮点,课程设计含专家授课、课堂讨论、学生自主答辩等环节,课程内容设计也随学生反馈动态调整。

  构建“石榴籽”式的课程体系

  “四海一心”围绕增强民族自信、凝聚民族共识的主线,精心设计十二讲课程,邀请该校蒋述卓、叶农、范俊军等十余位校内来自不同学科的知名教授与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民族"的概念和内涵、华侨华人历史、中华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复兴与青年的责任担当四大主题,架构起“知中华民族之团结”、“承华侨华人之传统”、“品中华文化之博大”、“担中华民族复兴之责任”四大课程板块,在不同内容、不同学科知识中将民族共识一以贯之。

  “四海一心”第一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魏传光带同学们学习“怎样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第二课,暨南大学国学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高教司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史怀刚,从生物学到文化学的视角,为同学们阐释“中华民族”的概念生成。正如魏传光教授所说:“56个民族及其先民共同开拓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共同建设了伟大祖国,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闻与传播学院彭伟步教授解读“海外华文媒体构建中华民族的角色与使命”,带领同学们寻华侨之根。正如彭伟步教授所说:“时至今日,老一代的海外华人,从中国移居到其他国家,即使长时间居住在那里,生活逐渐本土化,入籍当地国,但他们仍然怀念祖籍国,思念故乡。”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课程中,专家学者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文化宫殿,品中华文化之博大。蒋述卓教授透视文化与国家的关系,为同学们讲述“文化兴国: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价值向度与实践意义”,郭世强老师立足中国历史地理,带领同学们领略“气候变迁与中华文明的东移南迁”的奇妙关系,范俊军教授扎根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带领同学们探寻“中国的多民族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三位老师以十分有趣、独具一格的视角为同学们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沿承,展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缤纷多彩。

  “四海一心”的课堂中,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教授叶农,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基于学校青年发展,结合侨生特色,为同学们分别讲述“港澳精神与家国情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青年舞台”的重要课题。谢宝剑表示,青年学子要加强对大湾区发展过程、发展状况的认知,提升适应能力,积极投身湾区的交流、见习、体验,在投身湾区建设中挖掘自身发展的机遇。

  这一点,新闻与传播学院杜同学感受颇深,她说:“每次来讲堂都能感受同学们高涨的听课热情。通过课程,自己了解到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机遇,为自己身处大湾区感到荣幸,也希望能如谢老师所说,在大湾区建设中能贡献出青年的力量。”

  同向融合 凝聚暨南学子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海一心”致力于打造以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为依托,汇聚暨南侨生与内地学子,推动海内外、各民族文化多元交融的思政课堂。讲座式开放课堂教学的形式使本门课程既是一门学生通识类选修课程,又是一场专题系列开放式讲座,学生可通过在课程系统选修该门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也可通过关注学校“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微信公众号课程预告推送信息前来听课。创新型课程模式使得课程覆盖面不再局限于少部分选课学生,而是覆盖全校师生,进一步扩大课程影响力,促进了港澳台侨生与内地学生的“同向融合”。

  根据选修课程学生情况与参与讲座学生情况统计,“四海一心”课程选课学生76%为港澳台侨生,课堂出勤率达90%,参与讲座学生涵盖全校本硕博各学历阶段不同专业学生,讲堂满座率高达100%。讲堂提问环节学生参与度也较高,不少同学在讲堂结束后依然恋恋不舍向学者请教问题,授课专家更是时常吸引本专业的“小粉丝”前来听课。

  生动的课程形式、开放的课堂包容性吸引了学校不同年级专业的同学,课程也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正如意大利侨生张同学所说:“原来传统文化是这样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课程是如此有趣。‘四海一心’让我见识了学校的实力,我为自己是暨南大学一份子感到骄傲。”公共管理学院唐同学表示:“‘四海一心’让我们更多了解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开阔了视野。对于国家政策的学习、国情的了解,使我们懂得国家的伟大,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觉得这样的课程对于我们大学生树立民族观,提高民族凝聚力有很大的帮助。”

【纠错】 【责任编辑:王琦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865121097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