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4/ 22 19:21:1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安徽省阜南县“城乡教育共同体”发展纪实[组图]

字体:

  一所农村小学的蝶变

  波光粼粼的水塘、绿油油的麦田、金灿灿的油菜花,白墙灰瓦的庄台。再加上放学归来的学童,组合成阜南仲春时节一道独特的乡村美景。

  庄台,这个特殊的名词,诞生于国家治理淮河的进程中,是一种特殊的防洪工程。蓄洪时,民众可在上面居住避难。

  因处于王家坝蓄洪区的特殊位置,庄台早已成为阜南县蒙洼人民居住环境的代名词。全县有131个庄台、6个保庄圩遍布在4个乡镇中。而王郢小学就位于蒙洼蓄洪库中上部一个庄台上。红蓝相间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网络多媒体教室,配备齐全的实验室、图书室。午间时分,孩子们沉浸在书法、口琴、古筝、武术等不同的社团活动中。很难想象,这曾是蒙洼地区最薄弱的学校。

  “如果不是城乡教育共同体的办学模式,这所学校去年就关门了。”老观乡中心学校校长任鹏告诉记者,王郢小学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随着庄台上群众的陆续迁走,加上校舍环境的老旧,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到了私立学校或者外地上学,近年来生源流失严重。

  为了留住学生,2020年6月,教育局派阜南县第十二小学和王郢小学结对。“当我步入校门时,心里感觉任务很重:教室的墙面斑驳陆离,地面上还有坑坑洼洼。当时,整个学校只有40多名学生,其中四年级只剩下2个孩子。而面对随时即将关门的境况,全校的10名教师也提不起精气神……”这是第十二小学许艳对王郢小学最初的印象。为了提振教师的信心,同时说服家长,许艳第三天就在校园里召开了家长见面会,告诉家长要将县城小学的办学理念、师资及管理模式带过来,让家长放心。当时,家长有的怀疑、有的观望,还有人现场表示,“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我们就让孩子继续在这里上学……”

  暑假期间,许艳带领教师将学校未来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做成了宣传册,并带领干部,走遍庄台,一家家走访,向老百姓宣传县委、县政府对乡村教育的重视、介绍未来学校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校园地面进行了平整、硬化,教室也进行了装修,校园环境焕然一新。这些软硬件的诸多变化,改变了家长们的想法。9月1日新学期开学时,许艳长舒一口气,“来了154个孩子,不少生源回流了……”此后,她充分挖掘支教老师的潜力,不仅在基础课上提升,还开发了各种社团。

  “孩子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我们老人不会辅导作业,见都没见过古筝……”在王郢小学采访时,等候在校门口接孩子的一位奶奶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孙女特别喜欢去学校。尤其是周六,一大早就央求穿上最干净的衣裳去弹古筝。”

  第十二小学帮扶王郢小学的模式,其实是阜南县发起的“城乡教育共同体”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农村的孩子一样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2016年秋,阜南县开始探索城乡教育共同体办学模式。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2020年,阜南县正式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出台了《阜南县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意见》的文件,来解决探索过程中的瓶颈和制约共同体办学发展中的问题。

  “名校带弱校,软硬兼施,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形成‘一盘棋’思想。”据阜南县教育局局长陈刚介绍,截至目前,阜南县共成立了24个教育共同体,涉及27个乡镇的107所学校,涵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各个阶段。

  “这是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倒逼着我们想出来的办法。群众满意,说明路子没错。”陈刚表示,老百姓从之前追求的“有学上”到现在追求能“上好学”,如果农村学校倒闭了,村子里没有了朝气的孩子,乡村文明从何谈起?若将农村的教育搞好了,老百姓就不会抛家舍地去外面租房子陪读了,这也为群众节约不少支出。

  “城乡教育共同体办学模式一看组织管理实不实,二看教育教学实不实,三看实施效果实不实。”陈刚告诉记者,从2017年底至2020年底,农村学校回流学生人数达24870人,老百姓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就是对我们城乡教育共同体办学最大的认可。

  “深水鱼、浅水藕、滩头洼地植杞柳,鸭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好学校就建在家门口……”如今,这个画面成为阜南县庄台上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1 2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王琦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86512111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