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6/ 11 12:06:19
来源:新华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续写小班化教学 引领学生深入科研

字体:

  新华网北京6月11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志在培养党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卓越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冯杰梅做客2021“新华网高考情报局”,介绍学校今年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等情况。

  小班化教学 大部分专业无选考科目要求

  冯杰梅介绍,自教育部2019年实施 “双万计划”以来,学校有13个专业获批进入“双万计划”,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经济学、广播电视学、历史学10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财务管理3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今年本科计划招生400人。采取小班化教学,每专业招生15-35人左右,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6个门类。

  据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大部分专业没有选考科目限制要求。在全国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目前3+3省份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政治必选科目要求;历史学专业,历史、地理两门科目选一门即可。3+1+2省份还有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政治学与行政学有政治必选要求。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报考。学校录取时实行分数优先原则,不设专业级差,无需单独面试及体检。

  多种教学方式 引领学生深入科研

  冯杰梅表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科教融合为基本路径,以提升教学培养质量为中心,全力做好本科生教学培养工作,并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师徒制”:学校实施学业导师制度,每位导师指导2-5名学生。

  “本-硕-博”资源一体化:中国社科大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在相关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探索连续培养途径。通过加大推免力度、硕博连读、向本科教育导入研究生教育资源等形式,推动实现“本-硕-博”资源一体化,通过12个本硕博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的组建,实现了科教相互融合、校所优势互补。学校全面实施岗位教师、特聘教授和专任教师、研究生导师制度,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共组建科教融合型教学团队210个。

  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中国社科大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中,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学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根据学生学历层次、专业特点不同,探索、提升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形成以“课题研究”“读书会”“学术竞赛”“研究小组”“成果奖励”五位一体的本科生科学研究管理体系。

  与海外多所知名高校合作 拓展学术资源

  学校充分利用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网络,深化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扩大学生的对外培训与交流,同时大力引进国际学术资源,提供多元化的国际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本科人才。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70所海外知名高校和机构签署国际合作协议,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

  自成立以来,学校积极实施学生海外学习交流支持计划,选派学生参加国家公派项目或社科大学生海外培养项目,设立社科大学生海外培养学分项目、短期海外研修项目奖学金等,共派出632名学生赴国(境)外学习或线上参加海外高校组织的课程,其中本科生290人。

  填报志愿需从实际出发

  冯杰梅认为,考生不论报考哪所学校,都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选择适合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专业,提前做好学业、职业、人生的初步规划,理性选择专业与学校。不盲从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高分专业”。

  学生在填报志愿和选择专业时要规划为四步:自我认知,环境分析,决策,行动。

  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特长,多方位进行自我认知,明确自己适合学习什么专业以及未来大致的规划;

  其次,对目前外部社会环境、现阶段各行业有初步了解,了解分析各学校和专业信息;

  再次,做出分析判断,对面临的选择做出决策,制定目标,对志愿填报而言就是列出学校志愿、专业志愿备选;

  最后,根据制定目标付出行动,也就是进行志愿填报,并在大学根据不同阶段目标不断努力。

【纠错】 【责任编辑:郭亚丽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9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