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1/ 05 09:31:27
来源:新华网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构建“匠师协同 双能支撑 孵扶联动”能工巧匠人才培养模式

字体: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始建于1965年,以专业特色统领办学特色,紧密对接重庆市“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关停并转,重构“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等突出电子信息和智能化特色的12个专业群,形成对接智能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品牌,以群建院,建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等8个实体性学院以及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等3个功能性学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余空小火箭——航天强国梦想的助推器》项目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职教赛道银奖。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荣誉的获得与该校推行的“匠师协同、双能支撑、孵扶联动”能工巧匠人才培养模式息息相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院长武春岭介绍,“匠师协同”即企业工匠导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协同培育学生,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双能支撑”是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相互支撑,学生通过服务社会提高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孵扶联动”即孵化人才,学校为延伸培养链条,建立了创新创业资源库,一是扶持在校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二是给有意愿继续回学校创业的优秀毕业生提供环境、资金、技术支持等保障,达成长期培养人才的目标,目的是实现学校对学生的终身教育。

学校供图 曹袁

  曹袁,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毕业生,《余空小火箭——航天强国梦想的助推器》项目团队核心成员。曹袁说,自己在很小的时候经常梦到自己可以在太空中飞行,在太空中地球变得渺小,星星触手可及,梦境如同现实。为给更多的人科普太空知识,他决定打造一个和太空有关的产品。据介绍,曹袁念初中时就拥有了第一个发明专利,当时有人想花两百万收购他的发明专利,被他拒绝了,他说那时只想给更多的人免费使用研发产品。高中毕业后,曹袁来到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加入计算机专业的工匠工坊,在学校的支持和老师的指导下,他依托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国家级众创空间成立了重庆余空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后来在网络店铺销售小火箭产品及零部件。为了突破研发小火箭的技术瓶颈,他们组建了余空团队,希望研发的小火箭能服务更多人。经过几年的技术沉淀,余空团队在2019年推出第一个成品——35毫米模型火箭,并且在两年之内推出了同类的科普产品、科普绘本等配套资源。

  团队其他成员说:“曹袁学长总和我们说,很感谢我们可以一直陪着他实现梦想,其实,我们是双向奔赴、彼此选择的,我们共同的梦想就是星辰大海。”余空团队承受过数不清的质疑和失败,但他们依旧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即使身处黑暗也满怀着希望和梦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卫平号召全校师生学习余空团队的追梦精神和创新意识。希望未来能够依托能工巧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就业质量高、创新意识强、社会认可度高、技术技能水平高的能工巧匠。

【纠错】 【责任编辑:郭亚丽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43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