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1/ 18 19:29:15
来源:兰州大学

兰大思政课:接地气入人心,道理讲得有滋味

字体: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基础在教学内容,关键在以理服人,贵在改进教法。”近年来,兰州大学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实践新课堂、网络微课堂结合起来,打造“我与思政课”“别样思政课”“坡有道莉”印象思政课等三大创新性教学品牌,推进思政课走进社会生活场、实践大舞台、网络新空间,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厚植爱国情怀

  聚焦思政课堂内涵建设,兰州大学坚持理论教学与时代鲜活内容相结合,创新推出思政课“社会大课堂”。时代楷模、先进人物被请进思政课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正追梦的人讲梦想;将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知名人士请进思政课堂,让懂国情的人讲时政,让创事业的人讲奋斗,用冒着时代热气的励志故事和感人事迹,为思政课堂教学赋能,为大学生理想信仰筑基。

  “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走进“我与思政课”,讲述治沙植树的责任与担当。2016级思政专业张迎说,“倾听治沙故事,体会久久为功的当代愚公精神,感受黄沙变绿颜的人间奇迹,为之动容的已远远不是单纯的治沙植树,更是他们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彰显出忠诚担当、恪尽职守的崇高品格,书写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新篇章。兰州大学邀请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讲述亲身经历,回顾波澜壮阔的战疫历程,把疫情防控中的生动事迹转化为课堂中的鲜活教材。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表示,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抗疫历史,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透过疫情防控实践汲取更深层次的精神力量,努力在广阔的人生舞台绽放光彩。

  强化理论引导

  兰州大学坚持“大思政课”理念,深入挖掘甘肃丰富的实践资源,让真实可感的案例在深入一线的体验中升华教育效果,合力开展思政课“实践新课堂”。把火热社会实践作为最真实的教案,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最生动的素材,把伟大时代成就作为最权威的注脚,将理论教育生动嵌入在社会生活之中,用具体实际批驳错误思潮,用时代案例论证科学理论,用青春事例阐释信仰梦想,讲出青年人爱听、能懂、愿行的“人情味”“时代味”“新潮味”。

  深入挖掘陇原大地蕴藏的“精神富矿”,形成“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系列短视频,网络阅读量超10万人次;创办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理论公开课》,聚焦课程内容创新、重点讲解和微教学,原创课程75篇(次),推送精品课程微视频,浏览量达9万余次。

  为让青少年在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伟力、理论伟力和实践伟力。兰州大学推出“别样思政课”实践教学系列活动,思政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街道、农村乡村、红色基地,与真实社会实践亲密接触,开展了10多期“别样思政课”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高台红西路军纪念馆、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源新村等地开展考察参观实践,通过内容丰富的活动,学生更加了解社会现实,坚定“四个自信”,深耕精神阵地。

  改进教学方法

  思政课只有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兰州大学从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活跃教学气氛,让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以优质的内容吸引人、以鲜活的形式打动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说,坚持网上网下相融合,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传播意识、故事意识,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联网上线,积极开辟开辟思政课“网络微课堂”,让“大思政课”无处不在。

  近年来,思政课教师以网络化、可视化、便捷式方式,创新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创作推出的“《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有问必答”短视频,在抖音号累计阅读量超8万人次,点赞超4000人;在今日头条号展现超2万次,阅读量近1000人次;在微信视频号累计阅读量超4万人次,点赞超3000人次。

  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和画面式阅读习惯,做好“小、精、微、快”内容和形式建设,以更加鲜活、更加新颖、更加形象、更加互动的方式推进和开展思政教学,让理论在流量中火起来,在思想在点击中亮出来,全力造富有生命力、蕴含鲜活力、彰显引领力的“大思政课”,聚精会神讲好“铸魂育人”思政课,协同创新答好“立德树人”根本题。

【纠错】 【责任编辑:王琦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865121145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