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2/ 14 18:27:22
来源:新华网

立足传媒学科 让课程思政在传媒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字体:

  师范类高校是教师的摇篮。近年来,哈尔滨师范大学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重视课程思政育人作,坚持立德树人,以提高高校教师的育人能力为目标,锚定教师的能力提升、成效提升、质量提升,下大功夫抓全校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目前已动员全体专任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培训。202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举办80场“课程思政”相关培训,院系培训覆盖率100%。学校及各院系邀请了来自于全国各高校名师作了讲座分享,学习形式多样,涵盖在内的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讲座、经验分享交流、不同艺术形式实践等。其间,统计学习最高18878人次,学习时长总长为15885.5小时。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于海礁,多年来自觉将思政寓于课程中,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过程,被学生称作是“满满的正能量老师”。

  传媒学科应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建设

  于海礁认为,传媒学科应该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在日常教学中,她深挖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结合点,将党的理论融于影视广告案例,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她讲课生动有趣,“实时适时”地将思政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创意。2020年,于海礁的本科《影视广告》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2021年于海礁的研究生课程《优秀广告案例研究》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高质量建设项目。2021年10月,于海礁获黑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讲课大赛省级二等奖以及教学案例设计专项奖。同学们说,“于老师的课,总能带我们了解国家前进的方向,原来影视作品背后还有这么多创作背景和思想表达,非常喜欢于老师的课”。

  依托学科特色 用作品体现课程思政育人成果

  于海礁认为,课程思政要在传媒学生作品中呈现教学的育人成果,因此,要在指导学生创作时,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把握主题策划,把握作品思想性。

  于海礁带学生做毕业设计以及参加比赛,她都要求学生作品做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展示正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2年起,于海礁就将反腐倡廉思想引入课堂,带学生参加全国廉政作品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赛、中国学院奖,黑龙江省公益广告大赛等赛事,获全国二等奖4项,作品中都渗透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其中学生作品《公益篇》《敬业奉献砥砺前行》《青春正当时奋力不止步》三部作品获得2020年和2021年黑龙江省公益广告大赛铜奖;2021年8月,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创青春”公益广告比赛中,于海礁指导的两部作品《视线所及的生活》《网易年轻人的双重身份》获全国金奖和银奖,于海礁也因此获“杰出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于海礁表示,课程思政只有真正落实到作品中,关注作品的思想性,才能更好地体现育人成果。获奖学生郭航说:“创作时,老师一再强调主题的思想性,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以前只注重创意,会忽视作品中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以后我们会格外注意作品主题的思想性,弘扬主旋律。”

  “作为传媒专业的教师,我们肩负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是培养为祖国发声的优秀爱国人才。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使学生在未来从业中创作的作品能首先从爱党爱国的角度出发,心中始终有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意识。”于海礁说。

  11月,教育部在线举办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培训,哈尔滨师范大学积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收看学习。教师们表示,一定积极调整教学内容,上好课程思政专业课。

  据介绍,哈尔滨师范大学已成立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师培训,开展师范特色资源培训,资源建设等,打造学校课程思政智库,搭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的交流合作平台,形成多学科背景互相交叉,良性互动的教学团队,积极推进全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工作,形成了突重点、广覆盖、多类型全手段的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模式。

  哈尔滨师范大学将积极推进教师培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培育示范性课程、培养教学名师和团队,将课程思政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争取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

【纠错】 【责任编辑:孙亚宁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48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