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2/ 16 11:31:09
来源:新华网

“一粒米”的产业振兴之路

字体:

  村尾村地处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天关山之北,毗邻乌岩岭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拥有古道、古树、古廊桥、古民居、古民俗“五古”和青山蜿蜒、流水清澈、云雾缥缈、梯田层叠、松林苍翠、竹海清逸、瀑布渲染、农家绿色等 “八美”资源,但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多年来不为人知。近几年,浙江省纪委开始对该村进行定点帮扶,村尾村实现了第一阶段“乡村美”的目标,如何进一步实现“产业强、农民富”,成为村尾村急需解决的问题。

  趣村游文旅集团与村尾村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参与乡村业态的投资建设,对乡村闲置资产和可利用资源进行统一收储,编入合资公司,由趣村游运营团队进行产业态的策划、培育,公司通过注入资金、成立发展基金等模式,进行集群业态的投资和运营。最终,村集体通过业态运营收入、公司分红等途径获得收益,村民通过土地租金、房屋租赁、自主或参与经营业态、黑米种植管理、手工产品制作、研学课程输出等方式增加收入。

  做好顶层设计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经对村尾村深入调研,趣村游提出了“一粒米”的产业兴旺模式:重新开发村尾村内闲置资源,以一产为突破点,种植优质黑米品种,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延伸黑米产业链,实现由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升级、由低品质农业向高品质农业转变。通过将“五古”资源转换成五福业态,打造成五养产业,丰富乡村旅游体验的同时,焕发乡村旅游的文化魅力,实现“文化+”多业态融合发展。同时,深挖村尾村畲族传统养生文化,结合“五古”资源,打造乡村旅游中独一无二的康养品牌“乌养村尾”,并推出相关产品,通过独具特色的文化故事,打造差异化品牌,提升品牌内在价值。

  丰富乡村旅游业态 赋能乡村引流拓客

  通过业态招商,不断为乡村引入资本和资源。开发集黑米加工、品尝、研学、售卖等功能于一体的乌养村味馆,落地牧童部落,投资打造藏于山显于田养于自然的一米乌养民宿,以示范业态的落地带动自发业态的提升,打造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旅游体验地。

  开发村尾村数字乡村运营平台,涵盖数字文旅、数字资产、数字党建和数字管控应用,为乡村文旅经营、乡村闲置资产盘活、乡村基层组织治理提供可视化运营管理工具,从而助力乡村农民致富、村集体经济增收、基层组织治理增效,以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形成乡村振兴新动能。

以“一粒米”为核心IP,重新开发村尾村内闲置田地,面向全社会发布认养计划,招募村尾新农人。以“认养一份地”为载体,发展农文旅融合研学、24节气自然农耕研学、村尾过大节节庆研学等,打造村尾村农文旅深度融合样板,并以此为乡村引流量,最终实现村集体增收、带动农民致富。

  讲好品牌故事 提升品牌内在价值

  打造乌米养生宴、乌养主题体验和乌米田园民宿,把资本、人才和游客引进来,把农产品带出去。坚持走“三进三出”的运营之路,引进技术理念、资本品牌和创客人才,输出产品、品牌和人才,通过专业团队力撑、创新运营加持、数字技术赋能,做好“一粒米”产品,讲好“一粒米”故事,实现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等的全面振兴。

  完善运营聚变效益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闲置土地开发,获得乌米大丰收,村集体实现同步增收;示范业态里民宿等项目的落地,带动村庄自发业态升级。黑米深加工产品、文创产品和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助力村尾村实现了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低品质农业向高品质农业、低附加值农业向高附加值农业的提升。通过“认养一份地”的“共享农业”模式,实现黑米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农产品滞销的风险,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同时,闲置资源开发、资本业态入驻、数字文旅平台搭建等举措,增加了当地就业岗位,提升了村民各项技能,拓宽了村民收入渠道,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精神风貌,完成了输血到造血、乡村振兴到精神振兴的转变。

【纠错】 【责任编辑:孙亚宁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487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