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育人故事] 苏永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12/15 22:00:21
来源:北师大二附中

[一线育人故事] 苏永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字体:

  2015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苏永铭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提起教师,苏永铭觉得教师内心深处需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这是教师工作的起点。“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也是自身学生观不断完善的过程。老师需要记得,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正是这些天使般的孩子塑造了老师的学生观。”

  刚上讲台的时候,苏永铭通过制定标准管理学生,但他逐渐发现,这种办法不一定有效。比如,他要求学生上课2分钟前做好上课准备,上课铃响的时候,全神贯注开始上课。有些学生都能做到,有些却不行。对于这些做不到的学生,该怎么办?如何引导和教育?“我尝试过很多办法,效果都不特别好,对于这类问题的处理,其实就是在塑造我的学生观。”

  有一次,班里有两位同学再次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苏永铭严肃地批评了他们,但是他感觉到,学生自己并不认为这是个多大的问题。苏永铭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出发,不断阐述做好上课准备的重要性,结果学生们听得昏昏欲睡。“后来,我找到合适的机会,和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走进学生的内心,一点点改变他们的看法。经过多次交流,这两位同学后来都改变了看法,意识到了做好课前准备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自然而言,每次上课前就开始认真准备。”通过这几次和学生的交流,苏永铭认识到,教师要走入孩子的内心,要正确看待学生成长中面对的挑战,把问题当作学生成长的阶梯,由此进行师生心灵的碰触,促进学生的成长。

  苏永铭认为,教师要潜心研究学生,意识到这群学生还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存在不足是正常的事情,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引领孩子成长,走进他们内心,严格要求,真心关爱。“青年教师走上岗位,从一个校园来到另一个校园,教师怎样看待学生的成长,看待学生的不足,这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一次次地和学生互动中,把书本中的学生观生命化、鲜活化。教师以科学的学生观引导学生的成长,其结果一定是教师的幸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苏永铭看来,好的课堂是生长的,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是师生心灵的连接,是师生共同对话先贤。他还记得自己上第一节课的样子,那个时候的他负责高中政治课。“课前,我把知识点从逻辑上、例子上进行了一遍又一遍重复,以期完善课堂。课后却发现,我认识自己讲得十分清楚,但学生不见得理解到位。这样的烦恼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我认识到课堂不是老师的,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

  苏永铭的这种认识的转变来自于和学生的交流。通过沟通和交流,他知道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知道了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组织方式。从那时开始,在他的课堂上,师生课前共同协商,课堂上共同完成,课后共同总结得失。“在组织劳动教育课的时候,我就采用了这样的课程模式。那次劳动教育课需要师生每天24小时,一共7天在劳动教育基地。组织这样的大型课程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多,从学生入手,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是教育的契机。生活管理加上课程管理就构成了那次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由于课前的充分准备,那次劳动教育课顺利完成。返校后,师生又共同利用班会时间总结得失。“上好每一节课,出发点在学生,引领者在教师,师生共同生长的课一定是学生成长的乐土。”

  从教7年来,苏永铭遇到了很多可爱的学生,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在学生们的成长路上,可以陪伴他们共同成长。“我非常感激当初自己的职业选择。培养时代新人,是教师的幸福,塑造灵魂与生命,是教师的担当与使命。”

【纠错】 【责任编辑: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