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落实两会精神”|严纯华:发挥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 为基础研究蓄能储才-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3/28 09:42:59
来源:新华网

“代表委员落实两会精神”|严纯华:发挥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 为基础研究蓄能储才

字体:

  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 王琦)“学校要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持续加强人才‘稳培引用’精准性,持续推进学科专业‘入主流、争主导’,建立有组织的集成攻关科研体系,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作为兰州大学的校长,严纯华始终心系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2023年全国两会闭幕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严纯华回到兰州大学,在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扩大)会议暨“开学第一课”报告会上结合参会经历为师生做了专题报告。

  报告会上,严纯华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老师们要着力解决国家所需、人民所盼、发展所急,始终胸怀‘国之大者’。青年学子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谆谆教导,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学校未来发展的“路线图”有了,接下来怎么将两会精神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近日,新华网记者围绕“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采访了严纯华。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丛培昊副教授与学生研讨交流

  发挥政策驱动牵引作用 引导激励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基础研究是关键。”严纯华表示,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基地,也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要引导教师明确基础研究的范畴和要义,在科学前沿和重大技术需求中发现、研究和解决真正的基础科学问题,通过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

  据悉,兰州大学在“双一流”建设项目中重点建设支持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鼓励自由探索式研究和非共识创新研究,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基础研究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基础研究先锋力量,鼓励发挥多学科综合的优势,在交叉领域开辟新领域、发现新现象、研究新问题。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严纯华介绍,学校对原创性课题开通项目申报、评审绿色通道,建立即时申报机制,对于在重大原创性突破研究过程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实行滚动立项。围绕草地农业、核科学与技术、地学、生态环境、化学、物质与能源、超导材料等优势特色领域,组建科研团队,通过“揭榜挂帅”等形式予以支持。

  为了在校园里营造能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十年磨一剑”的氛围,兰州大学不断优化原始创新环境,探索基础研究长周期考核机制,建立了有利于原始创新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严纯华表示,“学校改进了创新团队考核评价办法,实行聘期考核、整体评价,本着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制定了以绩效考核为基础、以目标任务为主线、以业绩贡献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建立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制度,完善重大科研任务激励机制,激励引导科研人员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

兰州大学医学学生正在专心实验

 厚植基础研究育人沃土 蓄能储才

  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严纯华认为,未来,甘肃将着眼整体发展、立足各地优势,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高校也需要发挥自身在科技人才特别是基础研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结合地区现实发展需求建立相应的人才支撑体系。

  采访中,严纯华表示,兰州大学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不断推动人才培养内涵式变革,厚植基础研究育人沃土,以学科体系建设为基础,提升对基础研究的驱动力,通过优化学科布局,为基础研究蓄能储才。实施本研贯通计划,构建基础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的科教协同育人模式,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问题等,依托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和野外台站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强化本研协同科研能力训练。

2021年,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环祁连山暑期地质实习

  为夯实对基础研究的支撑力,兰州大学将以人才制度完善为保障,进一步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体系。持续实施“萃英学者”发展计划,遴选更多基础学科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学者,实行长周期培养、长周期评价,实施“青年研究员”“青年教授”“萃英博士后”等青年人才项目,强化青年人才跟踪培养。

  据悉,兰州大学还在资源配置、人才计划申报、评奖评优等工作中进一步向青年人才倾斜,建立了符合青年人才发展特征的重点支持政策、个性管理制度、科学评价体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通过以老带新,融入团队等做法,让基础研究创新人才保持研究、创新独立性,在集体氛围中获得学术滋养。

【纠错】 【责任编辑: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