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班”校长对话:培养面对世界、面对未来的中国复合型医学人才-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6/26 14:24:19
来源:新华网

“协和医班”校长对话:培养面对世界、面对未来的中国复合型医学人才

字体:

  近日,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对话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吕卫锋、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姜澜、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薛天,畅谈协和医学院与四所重点高校合作的创新招生模式和办学特点,以及“协和医班”将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多学科背景、有国际竞争力、有充沛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此外,校长们还聚焦高考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如招生要求、培养过程、就业前景等进行解答。

  什么是“协和医班”?

  白岩松这两天,全国各地高考分数和分数线已经出来了。在有分数、分数线之后,相当多家长和同学们的最大挑战一定就是,“我怎么去报考”。今天的对话非常特别,而且可能是重大的开始。我们所在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发生过很多非常值得记忆的历史瞬间。希望今天的对话,也是历史瞬间的一部分。协和和一些高校正在探索的“协和医班”培养模式。这一模式最初的构想是什么?

  王辰:“协和医班”是为了体现医学是多学、人学、至学的特点所做的实践。医学的基础包括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与方法、人文学科与文化。这几所学校分别在理学、工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方面有很深厚的学养造诣,因此针对几所学校关注医学的各专业、各学科学生,协和医学院希望通过“协和医班”推动“X+医”“医+X”“X+药”等多学科融通人才培养。

  白岩松:“协和医班”是要培养未来的医生吗?还是培养未来多元的人才?

  王辰:包括医生,不仅医生。医学跟理学、工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密切联系。如果各专业的学生加入到医学或相关的专业,从数学、物理、化学等角度促进医学的发展,从社会科学和艺术、文学、哲学等角度打破医学主要基于自然科学,热别是主要基于生物学的局限,将极大地促进医学的发展,这是我们办“协和医班”的初衷。

  吕卫锋:人类的科学发展就两件事,一是探索宇宙的奥秘,二是探索人体的奥秘。我们认识到,要想发展航空航天,要想解决人体生命健康问题,必须学科交叉。新时代以来,北航把医学和优势工学结合起来,既面向于空天生命保障也面向人民健康发展生物医学工程,致力于解决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北航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现在已成为全国的前2%顶尖学科,我们特别希望跟协和一起对面向未来的医学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姜澜:北理工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与协和共创“协和医班”,是北理工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我们认为,医工融合就是“医学+X”,或者“X+医学”。这不仅是人类医学发展的需求,是健康中国的需求,也是北理工发展的需求。北理工在“四个面向”中的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经济、世界科技前沿方面,已经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在人民生命健康方面,我们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与中国最顶级的、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医学院合作,新工科、新医科的强强联合是北理工战略需要。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加入。

  薛天:中国科大在高校系统里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学校,它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医学、管理人文的理工科大学。我们跟协和的合作由来已久,两校在探索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上时有交互。这次合作,我认为是两校合作的3.0升级版,在“大医学”的概念下,把医学和中科大强理工的基础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复合型、交叉型的医学人才。

  白岩松:前三所高校其实今年就已经开始招生,北师大的合作是从明年开始招生,当听说北师大跟协和合作的时候,我就想到现在精神疾患的挑战越来越大,北师大有非常强大的心理学系,经过四年本科学习,再在协和学习四年医学,了不得。北师大也有很强的化学专业,后四年又在协和学习,在药学方面将有很大突破。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师范大学的汪明副校长的想法,包括两校合作的最初构想是怎么样的?

  汪明:新时代医学人才不仅是狭义的医疗、治病、医药等概念的简单问题,而是涉及到人类生命健康等更大的话题。我们需要站在多角度、多学科的更广阔视角来看待医学。北师大在两个方面做了布局:一是培养领军型的药学人才,充分发挥北师大在滑雪、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以及统计学和数学方面的优势,在北师大进行相关人才培养,在研究生阶段和协和的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贯通式培养。二是讲高端护理教育和北师大心理学教育进行紧密融合,应对当今社会对高端护理人才紧迫需求,更好服务全中国甚至全人类的全过程的健康管理,提高生活质量,及人们对高质量生活向往的需求。北师大在这些方面会持续和协和一起来发力。

  如何理解“新医科”?

  白岩松:王校长,您是教育部新医科专家组的组长,您如何理解“新医科”?这个合作是不是“新医科”的一种实践方式?

  王辰:是“新医科”教育的一种具体实践。所谓的“新医科”,就是在新的时代面对新的问题,在已有的人类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之上,衍生和发展出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的、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医学教育。医学是基于多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知识、技术、艺术、学术体系,因此“新医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打破过去近百年间医学主要依赖于、植根于生物学的特点,使医学回归其本源的多学科性。医学不但以生物学为基础,同时以自然科学中的理学和工学,社会科学中的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人文学科中的哲学、文学、艺术等等学科为基础。我们应当把这些多学科“基因”植入到医学中,使其获得表达,支撑医学的发展。因此“新医科”第一大特点就是体现医学的多学科性,“协和医班”就是我们的具体实践。“新医科”另一个特点就是在协和医学院等医学院校试行符合现代医学教育规律的新型教育方法。过去的医学教育包括教授解剖、生理,内科、外科等……但是直到毕业的时候,怎么把这些学科融合起来应用并没有教。这种教学方式好比给了学生很多块砖抱在怀里,出学校的时候却发现没教学生怎么盖房子。而现在“新医科”的教育方法就是让你直接面对病人或者一个健康的人,对健康的人增强其健康,对一个患病的人解除他的病痛。这好比直接把学生放到一个房子里,是一个有不同建筑缺陷的房子,然后教学生针对它的个性化现实状况,结合多学科内容,来帮助修缮这个房子。“新医科”的再一项内容,就是要帮助谋划好这些学医孩子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包括他未来怎么进行毕业后医学教育,比如怎么进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怎么进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要一体化连贯地作出整体安排。以上就是“新医科”的主要特点。协和医学院所合作的大学,都是各学科最好的学校,使多学科的基因融入医学。我们与这些大学共同遴选有兴趣学医、素质又非常好孩子进入“协和医班”,联合培养他们,给他们配导师,既有他们所在学校的导师,又有协和派去的导师。我们除了派导师,还与各大学共同制订联合培养计划。在学期间,使他们既受到理、工、文等专业的教育,又受到医学的影响和引导。当然,除了“协和医班”的学生,全世界所有优秀高校,愿意上协和的学生只要满足协和所要求的医预科的条件,都可以报考协和。

  “4+4”大于8吗?

  白岩松:“4+4”在本科的时候,可能是在师大、科大、理工、北航学习……那么“4+4”大于8吗?

  王辰:这其实是个乘法,当然大于8。这些大学“协和医班”的学生可以报考我们医学专业的“4+4”,进入学医的通道,将来成为医生。除了培养医生之外,我们这个计划还可以培养医学工程师、医学物理学家、医学数学家、医学化学家、药学家、公共卫生学家、医学社会科学家、医学人文学家。“协和医班”就是为打造未来中国医学卫生健康体系,培养多学科交融的、取各学科之所长的、能够归于医学的人才。在国际学术界对医学有个观念,叫“万学归医”,而协和这个词,含“协和万邦”之义,所以“万学归医,协和万邦”,这就是我们设“协和医班”的初衷、路径和目的。

  如何报考?如何培养?

  吕卫锋:今年北航“协和医班”是30人的指标。这30人是需要通过竞争遴选,动态择优定下来的。首先他要报我们医工交叉实验班大类,在这个大类里,通过基础学科课程的学习,围绕着两条特殊的途径培养:第一条途径是机械类学科(力学、机械、材料、航空等)加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第二是信息类学科(计算机、电子、自控、仪器等)加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培养。你可以按照这两条途径选择课程。在大学的四年里我们更加强调的是理工的课程和专业能力的实施和实践,在这个基础之上,由北航和协和共同来遴选能够进入“4+4”的30人。我们希望培养的应该是大医生。他不仅能看病,还能做医学前沿研究,而且还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做科技创新。

  姜澜:报我们北理工,有两个渠道可以进入我们的“协和医班”。第一个渠道是“徐特立英才班”,这是我们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验班。这个班最大的特点:第一,专业任选,第二,有保研保博的名额。第二个渠道,从医工实验班。确实是优中选优。

  那么我们工科最见长的学校怎么跟医学最厉害的学校融合?我总结了五个“共”字:方案共拟、教师共教、学科共建、资源共享、科研共创。第一是方案共拟。就是我们“4+4”这个方案都有两个学校共同制订,前四年是北理工的本科生,后四年是我们协和的博士生。第二是教师共教。就是双导师制,导师组制,本科生是北理工的,但是我们聘一些协和的老师、医生指导他的选课、指导他未来的兴趣和方向,指导他的实习实践。第三是学科共建。新医科对我们是全新的,需要协和的帮助。协和的新工科也有北理的基因,互相成长得很快。第四是资源共享。我们课程要共享,教学实践平台要共享,科研大平台要共享,大的仪器装置要共享。北理工的新医科、新工科,医学方面要到临床的肯定要求助协和。第五是科研共创。一起申报项目,一起申报国家级的平台,一起申报国家奖,这样两家就更好地融合了。

  薛天:学生培养是中国科大的首要任务,我们在跟协和签订协议的时候,就在思考应该如何保障好学生的高质量培养。我们招生的模式相当于高考准招生,本科生完全可以自主选专业入校,在中间阶段按照个人兴趣选择任何其他的专业。“医学+X”“X+医学”的目的就是希望培养复合型理工医交叉人才。学生在医科兴趣之外,对什么学科有兴趣,完全可以报该学科。入校后,学校就根据个人意愿进行遴选,不多于40人进入到“协和医班”。“协和医班”由生命科学医学部和少年班学院共同管理,采用少年班学院“一生一方案”模式。所谓“一生一方案”,就是不设定具体专业方向,学生最后毕业的专业是根据个人兴趣和修读完成的学分确定,是完全开放自由的、依照学生意愿进行的培养方式。我们和协和共同设定培养方案,比如利用小学期、暑假、联合课程培养等。前两年学生在“中国科大-协和医学英才班(协和医班)中完成培养后,通过学生自主和学校共同的双向选择,进入到两个渠道,一个是协和方向,就是既培养临床医学的“4+4”,也包括协和群医学、药学、理工交叉融合的PhDProgram的“4+4”;另一个渠道就在中国科大方向,包括科大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或少年班学院模式的“一生一方案”的校内任意专业。实现一个多重入口、自由选择、复合型培养的模式。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东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