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是党和国家布局在西部直辖市重庆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近日,重庆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杨国梁做客新华网2023高考情报局,围绕学校的“教学优势”“新增专业”等进行了介绍。
Q1:请您简单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教学优势?
杨国梁:重庆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办于1929年,是党和国家布局在西部直辖市重庆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当前,学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正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不懈奋进。
重大共有五个校区,设7个学部、35个学院、7所附属医院;在校学生50000余人。全校61个专业入选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约占全校专业总数的2/3。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专业进入首批“强基计划”,曙光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近年来,重大依托工业体系完整和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建立起“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辟“多元设计、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学校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深化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弘深学院、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博雅学院等人才培养改革,大力实施未来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工程领域拔尖人才、高水平文科精英人才等培养计划;学校还开设机械工程、采矿工程、材料工程、会计学等国际化实验班,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实施本科生荣誉项目、转专业及辅修制度、卓越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本研贯通培养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丰富自由的学习成长机会。
Q2:今年学校的招生政策是否有变化?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录取要求?
杨国梁:招生政策方面,学校2023年本科招生专业(方向)108个,按专业和大类进行招生。18个专业(方向)因专业特性和急需程度采取专业招生方式,录取的新生入学后在相应专业进行培养,不参与大类分流;90个专业按学科基础共性设置为12个大类,在普通文理科、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民族班等招生类别,与往年一样,仍然按大类招生,录取的新生入学后采取大类培养,大类培养结束后根据大类分流原则,结合学生意愿和专业计划分流到具体的专业继续学习。个别特殊类型考生,如外语类保送生、高水平运动队、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等,则按专业招生,录取的新生入学后在相应的大类进行培养,大类培养结束后可选择不参与大类分流或选择参与大类分流。选择不参与大类分流的学生,自动进入录取时的专业进行后续学习;选择参与大类分流的学生,和普通文理科学生一起,按照大类分流原则,结合学生意愿和专业计划分流到具体的专业继续学习。
在录取政策方面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在加分认定方面:学校在录取和安排专业时以投档成绩为依据,认可各省招办认定的全国性加分,但高水平运动队、强基计划等不安排分省计划的招生项目除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录取原则方面:我校实行分数优先,兼顾专业志愿的录取原则,不设专业级差。即当投档成绩相同时,专业志愿靠前者优先安排专业;专业志愿也相同者,按数学、外语、语文科目成绩排序优先安排;相关科目成绩仍相同时,则与各省招生考试机构商议同意后调整专业计划录取。
专业调剂方面:按专业组投档的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等省市的考生只能在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内进行调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只录取填报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若考生没有填报该专业志愿,将不会被调剂录取到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体检要求方面:我校普通学生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补充规定执行。考生填报志愿前请仔细学习、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的规定,避免因身体原因造成录取困难。
语种限制方面:我校无特别语种限制,但是外国语言文学类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非英语语种考生慎报。
转专业政策方面: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转出无限制,转入定要求”,学生在具体专业培养一学期后,可申请转入新专业。部分有特殊要求的专业除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类)。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强基计划专业。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艺术类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入其他专业(类)。
Q3: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师资情况?
杨国梁: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系统构建起“3+7”人事人才制度体系和人才引育“金字塔”,积极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氛围,以先进体制机制激发高层次人才持续汇聚的内生动力。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00余人,包括院士8位,学校还有其他国家级人才250余人次,博士生导师110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100余人。
可以说,在重庆大学的课堂上、实验室、生活中到处都有“宝藏老师”,相信他们一定会成为学生们人生之路上的引路人,照亮青春岁月。
Q4:对于各相关专业的选考科目,有哪些需要提醒的?
杨国梁:高考综合改革录取的省市(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辽宁、重庆)考生的选考科目应符合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我校专业(类)的选科要求。
我校大部分理工类专业的选科要求为物理,大部分文史类专业的选科要求为不限。需要提醒大家,我校2023年工科试验班类(环化健康类)、生物科学在3+3改革省份选科要求为物理,在3+1+2改革省份选科要求为物理+化学;临床医学在3+3及3+1+2省份选科要求均为物理+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3+3省份选考科目要求为政治,在3+1+2省份选考科目要求为历史+政治。具体专业(类)在各省份选科要求还需以生源省市公布的执行,考生也可登录重庆大学本科招生网查看。
投档模式为“专业+院校”的省份(浙江、山东、辽宁、河北、重庆),选考科目与所报专业(类)的选科要求不符的考生不能被录取。
投档模式为“院校专业组”的省份(上海、北京、天津、海南、福建、江苏、湖北、湖南、广东),考生的选考科目应与专业组的选科要求相符。
Q5:学校的转专业政策、要求是怎么样的?
杨国梁:新生进校后会有新生二次选拔、大类分流以及转专业等多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首先,新生进校可参加弘深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拔尖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班、物理学拔尖班)、UC联合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明月科创班)、会计学(启兹会计国际化方向班)等的二次选拔,具体详见随通知书发放的《入学须知》;
大类培养结束后,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学生,在大类所含专业中分流;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的学生,可选择参与分流,或者不参与分流;
在转专业方面,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除了前面所述的部分有特殊要求的专业不能转出外,按照“转出无限制,转入定要求”的原则,学生在具体专业培养一学期后,符合学校转专业管理规定的学生可申请转专业。具体以学校相关规定为准。
Q6:学校强基计划培养特色和亮点是什么?
杨国梁:重庆大学是首批教育部批准的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物理学两个专业,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现代数学物理科学精英及先进制造、智能科技、芯片与软件、国家安全、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的领军人才。
学校依托自身强大的工科优势,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强基计划学生采用“先理后工、本研衔接”的培养思路,采用“3+1+2”(本-硕衔接)和“3+1+4”(本-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前三年主要以通识教育和数学物理基础学科课程学习为主;第四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入国家相关领域方向,完成本硕博衔接课程学习。本科毕业后,全部学生再利用2-4年时间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学校为强基计划学生在专业学院单独编班,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师资保障等方面改革创新,让最好的老师用最好的方式给最好的学生上最好的课程。学生必修《文明经典》通识核心课程,深入阅读、研讨和写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普通物理》等核心课程以高阶性和高挑战度荣誉课程的要求,采用研讨式小班教学,奠定学生坚实深厚的数理基础。
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研究前沿”系列专题讲座,科学引领学生,提升学生学术视野。一年级开设科研训练专题,激发好奇心和潜在的科研意识;二、三年级以学科竞赛、国创/SRTP项目、科研项目等为载体,开展科研训练和科研实践,提升科研能力;四年级进入科研导师团队,引导接触和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增强创新能力,完成毕业论文。强基计划学生本科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数学物理类竞赛,至少进入一个院内外教师科研团队。
学校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校院两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育人国际化水平。已实施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的强基计划学生培养项目,包括线上线下课程学习、短期访问学习,“3+1+1”联合培养项目。同时,资助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加大学生国际交流力度。
学校建立了内部转专业、动态分流和选拔补入机制。学生可以在一二年级根据兴趣实现在强基计划数学或物理两个专业之间互转;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将退出强基计划,分流回到所在学院普通班;空缺人数由普通班补入。
实施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三制”管理。深化学分制,实施课程学分认定和转换制度,打破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壁垒,促进拔尖学生自主选课、校际交流、联合培养和个性化成长。实行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书院导师制度,全过程全方位给予学生指导,特别强调鼓励和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主动性,形成互动密切的“师生学术共同体”。实行书院制管理。已在数统学院和物理学院建成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重庆大学彭桓武书院、重庆大学何鲁书院,营造良好的融浸养熏育人环境,聚集一批优秀的学生,相互激励和讨论,形成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