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科学家精神 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2/25 12:29:58
来源:新华网

共话科学家精神 提升科学教育质量

字体: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 21日,第十四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汇聚强大动能 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基础教育分论坛的第一场圆桌对话环节,由新华网教育事业中心内容总监商亮主持,对话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李迅、北京市丰台区教委主任杨晓辉、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长明建平、北京一零一中党委书记、校长熊永昌,围绕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科学精神涵养等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针对“如何探索建立小中大一体化贯通式培养路径”,李迅表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阶段是幼苗期,要遮阳、降温,让孩子享受各学科带来的趣味,激发孩子兴趣。杨晓辉表示,一是通过完善的选拔机制选拔拔尖创新人才;二是给这些孩子搭建一个能够就近得到有力成长支撑的体系平台;三是要给孩子一个空间,拔尖创新人才可能更需要有宽容、适合他成长的环境。明建平认为,“钱学森之问”其实不仅仅问的是高等教育,更是整个中国教育,孩子从小到大,创新思维一直都在养成,很多思维习惯就是中小学导致的,中小学阶段对孩子的培养应该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一种融合。熊永昌认为,拔尖人才是需要培养的,而个性化培养对于拔尖人才来说非常有必要,这样也很好地回答了国家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命题,也是中小学在基础教育领域应该做的贡献。

  如何更好地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李迅表示,中小学的老师需要将他的情感和孩子们连在一起。评价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看现在,而是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杨晓辉表示,教师是教育最核心的资源,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丰台区教委对于整个教师队伍建设有一个规划,将教师队伍建设成长的情况和校长的绩效管理挂钩,搭建以学校为本的教师成长体系,优化绩效工资的管理机制,给一些好的老师绩效激励,并开展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让教师更有荣誉感。明建平表示,当前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区别越来越小,并且师范院校的学生考研比例极高,应该引起重视。建议在中小学优秀教师和优秀教研员中,遴选出一批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对他们进行理论提升,帮他们梳理教学教法,然后让他们承担师范院校的课程论教学,职前教育方面就能上升一大步。熊永昌表示,从学校层面来讲,应采取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等多种方式。北京一零一中每年会为新毕业的老师分配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师傅。教师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不在于拥有多么高深的知识。如果一个人的能力素养和才华转化不成学生的能力素养和才华,那么这个人就不适合当老师。

  谈及中小学阶段科学教育,商亮介绍,新华网联合中国科协共同建设传播基地,和北京市教委、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单位共同做了很多科学家精神和科普的精品内容及项目策划。未来,新华网也会持续在科学教育领域发挥媒体力量。李迅表示,科学教育有两大方面需要重视,一是教师有没有对科学的激情,他举例,2014年福建省有一所中学的物理学科教学组长为了庆祝伽利略诞辰,自己坐在热气球上升空近百米,做自由落体实验,学生挤满现场,兴奋之致,老师只有拥有这样的激情才能激发孩子对学科的兴趣;二是乡村学校,福建省现在各个乡村学校几乎将所有的科学教育装置设备都配齐了,但是缺乏相应的教师资源导致科学教育开展仍有难度。同样的,我们选择了福州大学的几位教授,仅仅利用乡村的竹、草,就带学生们做了很多实验,带孩子在田间地头学习,让他们更接近自然、接近实践本身。杨晓辉表示,在孩子心中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非常重要。一是要有大的背景和环境,让学科教学回归学科规律,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二是要注重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老师有对科技的热情、有对科技的了解,才能带动孩子、感染孩子。要结合教学方式的变革,结合新的课标的要求,深化对于科学培养的系列策划,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三是要为孩子接触科技知识搭建多种形式的载体,让孩子们有群体、有支持、有展示,给孩子更多积极的影响,埋下科学美好的种子。明建平表示,很多课程和活动仅仅是科学教育的载体,科学教育本质上应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理性思维,凡事讲逻辑、凡事讲证据、凡事拿数据,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思维习惯。明建平认为,科学教育未必需要设备高大上,未必需要消耗很多财力,只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广义上的科学教育。此外,明建平认为,科学教育特别需要开放式办学,需要因地制宜用活社会资源,城乡差异、区域差异都很大,要通过多样化的载体解决中小学在实施科学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熊永昌表示,科学教育本质是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思维是核心,例如批判式思维、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科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阵地。在初中阶段给予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突破学科的边界,学科内部就有了拓展思维的可能。

  面对“建设教育强国,基教何为”的时代之问,李迅表示,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要因势而动。杨晓辉表示,要优化理念为引领,构建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体系。明建平表示,尊重每一个孩子,一生一特点,一人一世界。熊永昌表示,学校是落实教育建设的重要主体,我们有责任办好学校,助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东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