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 创新教学 构建特色课程思政体系-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3/12 13:41:42
来源:新华网

协同育人 创新教学 构建特色课程思政体系

字体: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 近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整合资源,全面开展协同育人,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优秀思政教师队伍,发挥其课程思政的主力军作用,同时兼容并蓄,建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期打造特色课程思政体系。

  整合资源,全面开展协同育人

  建设课程思政,还需顺应课程思政的整体性发展要求,注重对思政育人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在不同课程中融会贯通,在协作中实现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开展,落实全员思政育人指导下的全方位思政育人。一方面,应充分了解思政育人资源在建设课程思政过程中的重要性,针对不同专业课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合理分配思政育人元素,促进思政育人的合理推进。在此过程中,应对不同类型的专业课进行归纳和调整,以课程教学任务安排及课程教学目标为基准,引导教师选用合适的思政育人资源并进行有机融入,避免生搬硬套,杜绝出现不合时宜的融入,确保思政育人资源与专业课教学内容相得益彰,达到专业课思政育人效力的稳步提升。同时,还应引导专业课教师学会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中挖掘思政育人资源,为专业课更全面地展现育人价值、更有效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内生动力,进而达到更有效的育人目标。另一方面,在优化整合思政育人资源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大学生学习实际,在精准对接学情现状的同时实现课程思政的高效发展。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应设计不同的调查研究方案,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特征和价值观需求,进而为思政育人元素的融入提供参考,确保专业课中融入的思政育人资源符合大学生的特征和需求,也能展现各类课程对大学生有效的价值引领。此外,对于思政课来说,还应强化与各专业课教学之间的联系,参与课程思政育人的合理分工,主动承担主要思政育人职责。

  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打造优秀思政教育团队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高校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第一,不断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可以依托线上和线下各类培训平台对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教师在课余时间也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第二,高校教师尤其是其他课程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高校所有教师都担负着育人使命,广大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在新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单单是思政课教师和政工干部的任务,而是需要各类教师相互配合、同心协力,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传道授业,更要解惑,不断强化学生对党的理论的认同和践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第三,提升挖掘和运用思政元素的能力。深入挖掘所有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中的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高校教师要根据课程、专业和学科特点,分门别类挖掘和运用思政元素。经管法类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培育学生经世济民、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教育学类教师要引导学生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到“八个相统一”,践行“四个引路人”;理工类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伦理教育;农学类教师要培养学生强农兴农、知农爱农的情怀;医学类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悬壶济世的胸怀。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授课内容,在合适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思政元素精准有机融入其中。

  兼容并蓄,建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教学过程是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设计和规划要兼顾知识性内容的显性教学和思政教育的隐性浸润,并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两方面教育内容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进而形成契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教学体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同时承载知识传授、价值引导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同时承担精准引导价值方向、精确补给精神需要、精细塑造臻美品格的教育任务。因此,必须从施教理念、内容、方法三个维度高质量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其一,明确“课程思政”施教理念。要把专业课程育人特点与学生发展认知规律结合起来,实现知识、技术与精神、修为的双向供给,让学生在追求真知、真理中培养家国情怀,发挥“课程思政”价值引领育人功能;要把传播专业课程人文价值与学生精神动能激发结合起来,实现专业精神与学生价值追求的同频共振,进而激发学生追求真知、勇克时艰的内生精神动力,发挥专业文化的精神感召功能。其二,精确“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供给。要在课程所属学科领域中深度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核,找准能够在教学中运用自如并且逻辑自洽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资源与思政元素的合理编排和有机融合,在避免思政元素的强行植入和机械组合的基础上,形成复合型“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要精准把握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可为空间”,在明晰教学边界的基础上,确保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教学逻辑契合和内容互恰,避免思政元素引导过渡的“泛化”或思政元素融入不足的“窄化”。其三,升级“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特点和受教育者思想系统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变化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和升级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为基本理念,以灌输与疏导相统一为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不断探索升级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释放思政元素引领效能,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实效。(供稿: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伟)

【纠错】 【责任编辑: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