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华网高考情报局|中国医科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充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0 12:41:37
来源:新华网

2024新华网高考情报局|中国医科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充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字体:

  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医学博士李万冬做客新华网2024高考情报局,为考生和家长介绍2024年中国医科大学的招生变化、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亮点。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成效显著

  李万冬表示,建校90余年来,中国医科大学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已发展为一所医学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为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学校现有沈北、和平2个校区,设18个学院、3个研究院、2个教研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8个。

  近年来,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成效显著。2023年学校新增3个国家和部委级平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获批建设教育部“环境应激与慢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首批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重大慢病发病机制及综合诊疗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2023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7项,其中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实现“十四五”时期该项目零的突破;连续两年在世界顶级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临床研究成果。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国家级平台和创新资源加速汇聚。

  多数本科招生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充分保证教学培养质量

  李万冬介绍,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为28个,其中,生物技术、药物制剂两个专业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多数本科招生专业都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学培养质量可以得到充分地保证。

  在临床医学专业方面,学校将其区分为临床医学、“红医班”、“5+3”一体化、“5+3”一体化(儿科学)、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5个方向,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成长所需。

  2012年,学校获批教育部“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顺应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推进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学校于同年开设了临床医学(实验班)。为全面创新高端拔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传承好学校独具的“红医精神”办学特色,造就德才兼备的红医学子,临床医学(实验班)于2018年更名为临床医学(红医班)。临床医学(红医班)依托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雄厚的办学实力,基于医学教育规律建立了全新的、国际领先的一体化高端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将通识教育、医学本科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有机结合,完成“本博”连读一体化培养。临床医学(红医班)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并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颁发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按学校规定,符合临床医学(红医班)推荐免试研究生标准者,经本人申请,学校审核批准,可以继续进行研究生培养阶段的学习,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颁发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达到中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博士学位。

  临床医学(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依托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科室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尚红教授的带领下,获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首批全国性虚拟教研室等。2019年获批成为我国检验领域唯一的“医学检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医学类、生物科学类、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心理学专业不招收色觉异常考生。

  此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录取填报该志愿的考生,不调剂录取服从志愿考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要求外语成绩不低于外语满分的70%。

  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培养有国际水准的专门本科人才

  李万冬介绍,学校实施“全球合作网络优化建设”计划,构建面向全球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学校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116个机构签署合作交流协议,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合作平台,成员已扩展至24个国家92家单位,该平台被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文件清单。获批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医学教育合作平台”。成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签约院校。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 计划”)2个,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5项,国家级外专项目7项。完成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连续六年获批教育部“高校研究生”和“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推进开放办学,牵头成立 “三省一区”新医科教育联盟,与30余所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开展务实合作,推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据悉,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有2个,分别是为药物制剂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均为计划内招生,是由中国医科大学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联合设立,于2014年开始招生。双方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引进女王大学课程及师资,在中国境内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培养有国际水准的专门本科人才。

  多种方式促进毕业生创业就业

  就业方面,学校从2009年起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必修课,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课时从大一贯穿至大三,覆盖所有本科专业,同时将职业发展咨询工作作为课程的外延和有力补充。学校的就业指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及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解决包括学业迷茫、专业认同、就业决策、简历修改和面试辅导等在内的多方面问题。

  学校对就业困难的同学实施精准帮扶,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毕业生情况,建立帮扶台账,通过开展个性化辅导、优先推荐岗位、发放求职补助、设立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创业方面,学校始终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覆盖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使创新创业教育深植于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载体、以创新创业比赛为引领、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保障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

  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整合校内各专业实验室、技能训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资源,形成面向全体本科生日常开放的创新创业实践协调平台。依托学科优势与专业实际,联合附属医院、校友企业等积极构建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多年来,中国医科大学积极参加全国各类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夺得学校首个全国特等奖,累计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85项、省级项目673项,参与团队2409个、参与学生一万二千余人。

【纠错】 【责任编辑: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