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华网高考情报局|中国农业大学:多通道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新增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6 08:22:01
来源:新华网

2024新华网高考情报局|中国农业大学:多通道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新增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

字体:

  新华网北京6月16日电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陈昌盛做客新华网2024高考情报局,为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中国农业大学2024年招生政策与教学特色等相关情况。

  Q1:请您简单介绍中国农业大学的基本情况。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学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先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首批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同时也是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院校之一。2025年,学校将迎来120周年双甲子校庆。

  经过近120年励精图进,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多学科综合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在生物育种、智慧养殖、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绿色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先进食品生产、全球发展与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学校百年不变的追求。中国农业大学围绕人类营养与健康,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保持农业优势学科的同时,发展多种新兴学科,朝着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不断迈进。

  Q2:中国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及特色专业有哪些?今年是否有新增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大学,拥有众多的强势学科与优势、特色专业。以教育部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为例,学校共有25个一级学科上榜,其中9个学科获评A级;获评A+的学科6个。A级学科包含: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草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

  在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中国农业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的90%。其中3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这其中除了大家熟知的农学、生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一贯强势的专业外,还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学、法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等各学科门类下属专业。

  目前,中国农业大学的本科招生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7大学科门类。2024年,学校新获评4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分别为“园艺+人工智能”“动物科学+人工智能”“水利水电工程+人工智能”“土木工程+金融学”。高考录取阶段不进行招生,全部进行入校选拔。

  同时,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智能装备三个方向的理科试验班、与北京理工大学的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均会进行入校选拔,符合学校转专业政策的学生可参与。

  Q3:中国农业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优化举措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自2023级本科生起,实施全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通识→大类→专业”三层次课程体系,在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通专平衡、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农、理、工、文等学科知识的深度交叉融合。学校更加重视知识内容的整合与课程质量建设,打造了一系列强基础、重前沿、高整合的专业大课,以及突出创造性、前瞻性与挑战度的研究性小课,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与个性化培养。

  同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目前开展强基计划、拔尖计划、理科试验班、理科基地班、联合学士学位培养、双学士学位培养等项目。

  除了大家较为熟知的强基计划、拔尖计划和刚刚提及的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外,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理科试验班、理科基地班与联合学士学位培养的相关情况:

  理科试验班,分为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智能装备三个方向,采用部分全国统一招生,部分校内选拔的模式。学生入校第一年进行基础阶段学习,从第二年开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点在相应学科领域任选专业完成专业阶段的学习。

  学校设有生物学和化学两个国家理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为这两个基地创造了一流的培养条件,生物学理科基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理科基地拥有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科研能力强。

  学校与北京理工大学开展“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两校共同配备高水平师资,联合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施、实践实习等工作,通过深度交叉融合培养和基于项目的挑战性学习等方式来保障教学质量。学生达到培养要求,毕业证书上会加盖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两个学校的公章。

  最后,在研究生推免方面,学校对于符合强基计划转段要求的学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比例为100%,理科试验班免推比例可达70%,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的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免推比例可达50%,生物学、化学两个国家理科基地免推比例可达40%。

 Q4:中国农业大学在学生转专业方面有哪些政策和要求?

  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拓展学习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学其所爱、学其所长”,中国农业大学实行自由、宽松的转专业政策。总体来看,转专业政策呈现报名不设条件、允许多次申请、每次申请多个专业与能收即收等特点。

  具体而言,除国家及学校相关政策规定不允许转专业的学生外,在校本科生自入学后第一个学期末可以提出转专业申请。转专业工作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报名时允许填报1个志愿学院,在1个志愿学院下至多选择2个专业。近10年来,成功转入新专业的人数约占申请人数的70%。多年来,该政策早已成为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说,中国农业大学的转专业政策,真真正正做到了让“一锤定音”变为“无限可能”。

 Q5:中国农业大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什么样的特色和举措?

  中国农业大学目前有6个国际化培养项目,包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交换生项目、国际暑期项目、本科生国际化素质提升项目和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

  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高考直接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按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

  其他5个国际化项目均面向在校普通学生接受申报,覆盖全校几乎所有专业。自2004年以来,学校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马里兰大学、普渡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罗格斯大学、奥本大学、康涅狄格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阿尔伯塔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在学分互认的前提下,联合培养本科生。入选者在我校完成2-3年的学习后,进入对方学校继续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且成绩符合要求的,可同时申请我校和国外大学的学位。

  此外,在交换生项目、国际暑期项目、本科生国际化素养提升项目中,学校每年选派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到合作学校进行1-2学期、数月或数周的交换学习或交流实习。开展合作的高校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学校。

 Q6:中国农业大学在考研深造、就业等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支撑?

  近三年,学校本科深造率接近60%,其中出国深造率在13%左右。2024届共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占毕业生总数的34%。

  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毕业生就业呈现“三高一广”的特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高、去向落实率高、升学率高、发展前景广。

  中国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涉及全国各省市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校长期与国家电网、长江三峡集团、中粮集团、华润集团、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各级各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全国知名的企事业单位保持密切的人才合作关系;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建立长期人才合作关系。

  以2023届毕业生为例,学校组织校园招聘活动500余场,累计20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8000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与毕业生比例达33:1。

  2023年,学校毕业生国内升学主要集中在“双一流”高校和一流科研院所,约10%进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87%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3年,420名毕业生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专项选拔加入选调生行列,入选人数实现“十一年连增”。

 Q7:中国农业大学的咨询方式有哪些?

  对中国农业大学感兴趣的考生和家长可以拨打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10-62737682,或者登录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招生网进行相关内容查询。此外,可以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招办微信公众号,在后台留言,我们将及时解答。

  同时,学校对各省(区、市)均开通QQ咨询群和相关联系电话,各学院也有相关联系电话,大家可以在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招生网、中国农业大学招办微信公众号查看。此外,学校会组建全国各省(区、市)的招生组,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和面对面指导。

  金秋九月,期待我们在首都北京,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里相会。

【纠错】 【责任编辑:岳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