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开学综合征”,有啥招?-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8/30 14:19:52
来源:半月谈

应对“开学综合征”,有啥招?

字体:

  中小学生迎来开学季。一些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面对新学期表现得闷闷不乐,甚至出现进食少、失眠等现象。专家认为,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从假期模式转换到开学模式中产生的种种不适应现象,通过加强沟通、设定目标、引导社交等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开学综合征”。

老师带领一年级新生熟悉校园 林善传 摄

部分中小学生开学烦恼多

  来自安徽合肥的三年级小学生豆豆最近有点烦,连吃饭都觉得“不香了”。“前几天每天还有说有笑的,这两天突然就闷闷不乐。”他的妈妈张女士说。

  “一点儿都不想上学。”问及原因,豆豆对即将开始的新学期生活表现出抗拒情绪。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学生在开学前表现出烦恼甚至焦虑情绪。“开学综合征”词条甚至冲上微博热搜。

  据调查,学生担心学业压力增大是主因之一。“上学期我因为感冒发烧,没有参加期末考试。按教学安排,开学后我需要参加补考。越临近开学,我越不开心。”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一名高年级学生说。

  “假期虽然爸爸妈妈也管着我写作业,但可以玩电脑和手机游戏,看动画片。上学后他们就不让我看电视和玩游戏了。”长春市一名五年级小学生说。多位受访学生向半月谈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烦恼:“开学后不能去旅游看大海了”“每天都上课,早上起太早了”“小孩不喜欢上课,就像大人不喜欢上班一样”……

遇上“开学综合征”,不必太紧张

  采访中,半月谈记者发现,除了学生,部分家长也产生焦虑情绪。有学生家长表示,新学期,孩子换了班主任,沟通交流都要重新开始。也有家长表示,孩子调换了座位,担心孩子看不清黑板,听不清老师讲话,与新同桌相处不愉快。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少儿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钟慧说,“开学综合征”并非医学诊断的病症名称,而是孩子们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时表现出的不适应状态。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于丽萍表示,一些学生在开学前可能因为假期计划、家庭压力、社交压力等感到焦虑不安,严重时出现紧张、恐惧、失眠,甚至头晕、心慌等躯体化症状表现。越是临近开学,表现越是明显。

  钟慧说,相较于假期里的慢节奏生活,开学意味着要离开舒适区,学生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状态其实很正常。“开学综合征”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经过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孩子的自主调节,不适表现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大的影响。

三招帮助缓解烦恼焦虑

  钟慧认为,疏导方式正确与否,会影响“开学综合征”的轻重和持续时间。家长们首先应调整好自身心态,陪伴孩子更好适应新学期。

学生在签到板上写下自己名字 王建威 摄

  传递积极信号。家长应向孩子传递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告诉孩子,开学了又可以见到喜欢的老师或同学。安徽歙县育鸿学校教师洪学远建议,如果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家长应耐心聆听孩子的诉说,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

  设定小目标。于丽萍称,家长可引导孩子设定目标和期望。比如,通过回顾上学期的经历,了解自己在学业和生活中的成就和挑战。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个人规划,设定一些小而可行的目标,比如在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个人成长方面的新追求等,帮助孩子逐步实现,以提升他们学习生活的成就感和积极性。

  走出去社交。于丽萍说,如果孩子假期参加社交活动较少,临近开学应逐渐调整,回归积极的社交状态。社交支持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是新生或转校生,可以尝试走进新校园,了解新社交环境。要培养孩子适应变化的能力,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鼓励孩子与朋友、家人、同学多分享自己的感受,建立自信心。

【纠错】 【责任编辑:岳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