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栏00
  • 书院面向全球选拔学业优秀、诚实正直、视野开阔、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领导潜质的青年人才,到清华大学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培养有志于为促进人类文明与进步、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聪明才智的未来领袖。
  •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是专门为未来的世界领导者持续提升全球领导力而精心设计的硕士学位项目,也是自1902年罗德奖学金设立以来最重要的领导力培养项目。
2016高招苏世民标题栏01
2016高招苏世民背景图
书院的楼体是由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亲自主持设计的,从施工到监管,到整个管理流程都是按照国际化的标准进行的。课程设计基本上已按照国际化的教学方式设计完成。现在大概有14位能够长期到书院来授课的老师,还有11位是短期来访学的老师,全是国际级大咖。 详细>>
2016高招苏世民标题栏02
2016高招苏世民背景图
学生的背景学什么都可以,学理工、学艺术、学文学都可以,没有任何限制。我们课程的设计包括有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拿我们的核心课程来举例,比如:国际经济这门课,既讲中国的经济,又讲世界的经济。 详细>>
2016高招苏世民标题栏03
2016高招苏世民背景图
去年我们收到的申请是12000余份,按这样计算连1%的比例都不到。经过筛选的有效申请是3000份多一点,年龄是18—28岁,有本科学位且英语水平过关就可以,专业不限,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门槛。 详细>>
2016高招苏世民标题栏04
2016高招苏世民背景图
每个学生都有奖学金,衣食住行全有,学费都包括了,而且我们还给他们一笔生活费。另外面试的路费、回家的路费、调研的费用都是学院出,所有奖学金费用都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确实要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国际国内的支持,也感谢苏世民先生投入的第一笔资金。 详细>>
2016高招苏世民标题栏05
2016高招苏世民背景图
全球招生是我们的重头戏,第一年我们在全球招生111名,生源质量非常高,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各有50人报名。最后从哈佛大学招收6名,耶鲁大学招生4名。第二届招生的压力就大了,得招更好的生源,第二届做了一点调整。 详细>>
2016高招苏世民标题栏06
2016高招苏世民背景图
时逢清华大学105年周年校庆,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发来贺信,其中谈到对清华的要求,包括对中国教育的要求。我们从战略上来讲,希望培养能够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培养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精英们,这是苏世民书院的使命。 详细>>
标题栏000

主持人: 今年我们已经看到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到如今已经成立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请问您咱们的项目到书院体现了哪些变化?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 潘庆中: 从项目到书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学校对我们特别重视和支持,邱勇校长、陈旭书记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同时,社会各界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内,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把书院大楼盖起来了,完全是高质量高水平。书院的楼体是由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亲自主持设计的,从施工到监管,到整个管理流程都是按照国际化的标准进行的。刚才你提到的这个问题,最大的变化是这个楼自落成至今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已接待了无数的访团。今天中午还有一位省会城市的市长等领导前来参观,海外的大学校长,国内的大学校长和政要,都前来参观,这是最大的变化。第二个变化是课程设计完成,基本上已按照国际化的教学方式设计完成。

第三个变化是在过去一年当中,海外的老师基本上确定了,现在大概有14位能够长期到书院来授课的老师,还有11位是短期来访学的老师,全是国际级大咖。比如,哈佛大学前校长、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已经正式签约成为了我们的老师。

主持人: 我们了解到,苏世民书院旨在“培养世界领袖”,培养的学生80%来自海外。今年是咱们自苏世民学者项目招生启动以来面向全球的第二个年头,今年的录取政策是否有调整?招生名额是否发生了变化?

潘庆中: 全球招生是我们的重头戏,第一年我们在全球招生111名,生源质量非常高,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各有50人报名。最后从哈佛大学招收6名,耶鲁大学招生4名。第二届招生的压力就大了,得招更好的生源,第二届做了一点调整。以中国的招生为例,最大的调整就是我们把中国区的报名截止时间提前了。2015年是10月15号截止,2016年是6月15号截止报名,原因是中国的学生要推免研究生,有的还有别的安排。我们希望能够提前把这些好学生吸引过来,今年招生报名系统已经上线了,同学们可以登录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官网进行报名。

为此我们开始密集的全球招生宣讲,去年访问了420所全球的大学,宣讲了200场。在访问大学的过程当中,也推广了清华大学,也宣传了中国。今年到现在为止,已在全球举办了超过60场宣讲会,继续推广苏世民学者项目,推广清华大学。今年的招生过程有一些调整,这次中国区选学生是通过夏令营,把面试和夏令营结合到一起。今年将在7月6—9号举办夏令营活动。对遴选学生的标准做出了很大的调整,不仅仅是通过30分钟-50分钟的面试就结束了,而是通过四天的夏令营活动进行考察,同学之间会相互的打分,最后决定录取名单。面试官基本上保持去年的高水平,甚至更高,保证选学生的质量也能够提高。去年,我们的面试官团队有国际前政要、世界银行前行长、全球名校校长、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等,请这些面试官帮我们一起选学生,由这些领袖来选出未来领袖。今年的面试官团队还会继续保持,甚至更加多元化。

主持人: 今年计划大概是什么样的招生规模?国内今年的比例是多少?

潘庆中: 去年是111位,今年计划招录125—130人,质量好的话还会适当扩充,至多规模是每年200人。中国区的录取比例占全球招生录取总数的20%。

主持人: 现在正值清华大学成立105年,展望未来,苏世民书院作为清华大学新百年战略中的重要项目,秉承了百年学府治学精神,在未来将怎样与时俱新,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治学精神?

潘庆中: 时逢清华大学105年周年校庆,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发来贺信,其中谈到对清华的要求,包括对中国教育的要求。习主席在贺信中说,站在新的起点上,清华大学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所以我们从战略上来讲,希望培养能够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培养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精英们,这是苏世民书院的使命。

查看更多>>

主持人: 可以给更多的人介绍一下苏世民书院,因为毕竟我们招生人数太少了,是尖子中的尖子,其他学生不见得很了解苏世民书院的发展,所以今天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项目设置的情况吗?

潘庆中: 每次宣讲的时候,同学们都会问到很多具体的问题。从苏世民书院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方向来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所有的教学都是交互式的,我们设置了核心课、专业课等。专业课程主要从三个方向进行设置,一是经济管理类;二是公共政策类;三是国际研究类。这些课程对未来的领导人的知识结构和眼界都会有帮助。我们也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为此我们做了有特点的体验式教学。我们安排了很多社会实践环节,通过社会实践过程,帮助同学们对中国国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的实践既会去到沿海发达地区,也会去到内陆地区。我们对课程和实践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希望同学们可以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内容和实践中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

苏世民学者项目目标是培养未来领导者,领导者显然不是一年就能培养出来的,因此平台很重要。我们有两类创新:一类是有很多国际的大牌老师来讲课;第二类是学生导师制的建立,所有的导师都是在业界、学界、政界知名的人士,他们会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的带学生,他们会终生引领学生,使学生的一生都有人生导师,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工作都很有帮助,为此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来设计。 主持人问题的意思是,我们这个项目跟其它项目的区别是什么?刚才说的这些就是跟其它项目的区别,我们是一个硕士项目,希望在很多环节上做一些创新,让学生感受到我来这儿不光是一年的学习,而是终生的学习。

主持人: 包括课程设置,您刚才讲了大类,具体来讲有什么特点?或者说您觉得有什么需要向准备报考咱们学院的同学们做一个提醒?

潘庆中: 学生的背景学什么都可以,学理工、学艺术、学文学都可以,没有任何限制。我们课程的设计刚才介绍过,包括有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拿我们的核心课程来举例,比如:国际经济这门课,既讲中国的经济,又讲世界的经济。比如中国文化、历史与政治这门课程,我们既邀请了海外的知名教授,同时又邀请到咱们本土的知名教授,通过中外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师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不同侧面进行解读,呈现给学生。再比如,在专业课程中,公共政策类课程按照比较方式来讲述美国、欧洲各国、中国的体制,而且会结合课程,带学生去实际感受中国社会。

另外还有一个课程是国际关系,我们邀请到老师进行配对式的讲授,国内知名教授讲怎么看待国际关系,中美、中韩、中欧,国外知名的老师也来讲,通过中外配对讲,讲不同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和辩论,学生也可以参加辩论,每个核心课程都是这样子。选修课还要广一点,不光是一对一的老师,甚至是一个老师可以做主讲老师,还可以配若干个老师一起参与。这样的话,可以使课程更丰满。

主持人: 我们说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说申报,去年从全球招到了111人,项目的录取和申请比例大概是多少?从去年的经验来看。

潘庆中: 去年我们收到的申请是12000余份,按这样计算连1%的比例都不到。经过筛选的有效申请是3000份多一点,年龄是18—28岁,有本科学位且英语水平过关就可以,专业不限,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门槛。我们经过反复筛选,从三千多名学生中,选出了350多名学生进行面试,面试设在北京、纽约、伦敦、曼谷等四个地点,把全球的考生集中在一起,面试的考生费用由苏世民书院承担,鼓励学生积极面试。我们之前在咨询过程中,遇到了考生询问许多问题,其中有3个问题要对中国区的考生特别说一下。一是英语成绩,我们是英文教学,英语成绩是一个要求,这个要求不是很硬性,没有数字的要求,雅思、托福只要有成绩,我们都会通过面试来进行考核。

在报名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有一个选项是英语成绩,需要考生进行勾选,成绩不需要在6月15号之前提交。如果考生顺利通过我们的面试,之后可以进行英语成绩补交,在今年的10月1号之前提交就可以。对中国学生来说,对语言的学习要求是长期的,不是短期就可以达到的。因为有的同学没有出过国,听、写可以,但是说还相对较薄弱,所以我们没有硬性的要求。但是通过面试我们知道他可以听课,能够跟同学沟通就可以了。另外,一旦提交就不能进行修改,所以在提交之前一定要把每个选项选清楚。由于有些必选项目未进行勾选,去年至少有20、30份的学生申请在初选中就被筛掉了,所以提醒广大同学们在提交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递交了就不能修改了。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我们的咨询邮箱在书院官网上可以找到,同学们可以先行咨询,对不清楚的问题提前问一问。去年有的学生交了才问,因为咨询的太晚了痛失报名良机,十分可惜。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沟通,这是领导力的第一步,这个都不会沟通,怎么能有领导力呢?所以英语成绩、注意准确填报以及事先咨询这三点希望同学们多注意。

查看更多>>

主持人: 您刚才讲大概有12000多份的材料递过来,最后有3000多份有效,就是筛选还是比较严格,比较大的比例去除了。从最初的审材料,到面试的时候决定谁能来我们这里上学,我们的标准是什么?

潘庆中: 我们没有硬性的标准,希望看到每个学生的真实特点。如果非要概括来说呢,以下三点比较重要:一是品格,人品很重要,通过面试就可以看出;二是要有志向,要成为未来的领导人一定要有志向。书院希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三是学识、品识,他的知识面要广。这三个是比较抽象的标准。我们不希望大家以应试的方式来报考,我们是多元化的选择,绝对不是独木桥,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面试官也是非常多元化的。

我们每组都有6、7个面试官,他们会充分讨论对这个孩子的了解、认知,然后再打分。从这个角度来讲,考生的选择也是多元化的。比如说你就是喜欢环境保护,就是喜欢对水资源的保护,对雾霾的治理,没关系,你可以在这方面充分发挥,今后可以努力成为环境保护方面的领导者。从苏世民学者项目的前期策划筹备到后来正式启动运行,我们的前任校长、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都一直大力推动这个项目。所以,很多我们面试的同学是从小就有某一方面的爱好,他想做这方面的领导者,或者说强者。在这里,我想对同学们说,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爱好,要坚持。我们希望来参加面试的同学是多元化的,而不是为了面试而去刻意准备的。另外,你的社交能力、社会能力我们都会看,但是不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来考核。

主持人: 我们怎么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双创”教育,尤其是在创新方面,我们有什么思考?

潘庆中: 通过这三年做苏世民学者项目,从零开始,到现在已经有 60多人的团队分布在中国和美国,我们感觉推进项目本身就是在进行教育创业。为什么把创业和创新放在一起呢?只要创业,所有的环节都是创新,不可能不创新就能创业,按部就班就不是创业了,就是现成的了。

我们有几方面的创新:一是从教学上希望做创新,交互式、体验式、深入实践式的教学,不让学生光待在教室里,我们每个人都有体验,我们回想自己上大学和上研究生的经历,印象最深的肯定不是课堂上老师讲的那些东西,印象最深的是去实践,清华以前就很注重社会实践,比如说我们去了首钢、燕化、湖北二汽,那些环节都非常重要,对今后的成长非常有帮助,所以我们会加入这些环节,加的多一点,这是从教学上创新。

二是,学生生活上的创新。我们会让学生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又不溺爱。清华本身的学生体系做的是非常好的,这对国内的学生很有效,但对国外的学生我们还得多做一些创新,我们会做一些尝试。在杨斌副校长的支持下,书院的学生生活借鉴国内和国外好的经验,进行了很多创新。同时我们也强调苏世民书院的学生和清华校园内其他学院的学生融合。为此,我们还设立了配对计划,让每个苏世民学者都有清华其他院系学生紧密交流的机会。从学校里的办公室到纽约的办公室,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在学生生活创新方面在进行尝试和努力。

三是,在老师和同事们的聘用上会做一些创新。按照清华的人事制度改革,我们实行双聘机制。我们跟清华的6个学院已经签署了协议,进行教师聘请。同时,跟海外的大学和个人也都签了协议,通过各种灵活的聘任方式,使教师们更灵活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主持人: 有一个问题,很多同学都非常关心,就是奖学金项目,我们有很多奖学金项目设置,能不能涵盖所有的同学,如果他想申请的话,有什么样的方式?

潘庆中: 这是我最喜欢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奖学金,衣食住行全有,学费都包括了,而且我们还给他们一笔生活费。另外面试的路费、回家的路费、调研的费用都是学院出,所有奖学金费用都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都是捐赠而来,确实要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国际国内的支持,也感谢苏世民先生投入的第一笔资金。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想说的是,在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不能溺爱他们。我们会带他们到一些欠发达地区参观,让他们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支持来之不易,还有很多待发展的地区。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