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彭芝是一位怎样的校长?是学校的“形象代言人”,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忙人?都不是。“把教育当成事业而不是职业”;“一个永远不会停下的人”……在采访中我们遇到了多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他们一人一句描述着他们眼中的“刘校长”……
虽然拥有长串光环,但在学生面前,刘彭芝却不是刻板的“权威”模样。学生们甚至把她的话整理成了《刘彭芝爆笑经典语录》,而且在网上人气十足。刘彭芝深爱孩子们,她曾寄语学生们:希望他们做“坚强的人”、告诉他们面对物质诱惑“不能熄灭灵魂的灯”。
古人说“著书立说”,如今不乏有将之作为“人生理想”的作者,有些的确精彩,也不乏“浅尝辄止”。刘彭芝也“发声”,只是,她的书乃是用“心”铸就。2004年,刘彭芝的《人生为一大事来》出版,书中她分享了这样的观点“世界是我们的教科书”……
“爱”的理念在刘彭芝心中,也在学校扎根,在学生们的心中扎根,当她的学生受邀在荣县高山片区教学经验交流会上,为当地200多名教师做了题为“爱的初体验”的报告,她把人大附中“爱与尊重”的理念带到了高山镇,将爱的阳光撒进留守儿童的心灵。
从当年的“好奇者”,到今天的附中人。一系列的不同的工作,风格迥异的身份转变,虽然紧张、但很充实。在人大附中工作、教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这里,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时刻都能体会到爱与尊重。
人大附中多元开放的校园文化和课程设置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发展的可能,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平台,老师们从踏入校园有机会参与高品质的课程研发和实施,同时具有发挥自己专业特色的机遇。
今年是我在人大附中工作的第30个年头,人大附中不仅创造适合每个学生、每个教师发展的教育,就是像我这样的农民工也会得到尊重、发现、培养、发展。在这里,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做成了很多连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的事。
金色的阳光映照在老师浅笑的面庞上,她讲到兴头就会习惯性地用手指向黑板。这时我知道,她指的不是黑板,而是知识的苍穹。人大附中,带给我了万千世界,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知道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广,梦想的路有多宽敞。
一路走来所有的创意都被重视,被尊重,被欣赏,被支持,我设计的电影节彩绘墙即将拔地而起。“尊重个性,挖掘潜力”这是让每个人大附中学子深切感受到的承诺。在这里,没有随波逐流的看客,只有怀揣着锋利梦想的少年。
曾经,我以为这里正如外人所言,是专门培养状元与竞赛尖子的地方,而当我走近它才发现每名学生都能在附中发现适合自己的天地。在人大附中,学业从不单调,因为中心花园里的诗会、年级里的汉字听写大会、泡在实验室里的研学,都是我获得知识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