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4/ 16 08:05:5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翻译家许渊冲: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

字体:

  遇一人

  许先生家里除了书,摆放最多的是与夫人照君的合影。

  夫人2018年去世,我们只能从照片中一睹伉俪情深。

  虽然会写诗、更会译情诗,但如同那封“石沉大海”的信,许渊冲的感情生活一直波澜不惊。他追求过好几位心仪的女同学,“都落空了”。“联大男同学远远多于女同学,男女比例是10:1,即使女同学全嫁男同学,也有9个男同学找不到对象。”他这样安慰自己。

  直到1959年除夕,已经38岁的许渊冲在北京欧美同学会的舞会上遇见了年轻美丽的照君,一见钟情,携手走进婚姻,相濡以沫60年。

  她不仅是妻子,也是许先生的生活助理、学术秘书,更是他的忠实粉丝——一路追随,永远崇拜。

  这种爱,被纪录片《我的时代和我》用镜头捕捉下来——

  “老伴儿,咱们什么时候开饭合适?”

  “打完(字)就开饭。”

  “打完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

  “大约5点钟吧!还有一个钟头。”

  他坐在电脑前,头也不抬。她在一旁轻声耳语,搓着双手。

  画面一转,时钟滴答作响,已经快7点了。

  那年,她85岁。这样的等待与陪伴,早已是家常便饭。

  他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文革”中他挨批斗,屁股被鞭子抽成“紫茄子”,她找来救生圈,吹起来给他当座椅;他骨折入院,嚷嚷“我要出院!我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她含泪劝慰,“你呀不要动,不要孩子气,一切听医生的”;他上电视一夜走红,来访者蜂拥而至,她替他挡在门外……

  在她心里,比她大12岁的许渊冲永远像个两岁的孩子,她爱他的纯真,爱他“灵魂里不沾染别的东西”。他坦荡如砥、心直口快,从不在人情世故上费心思,她在背后默默打理着一切,让他安心沉浸于美的世界。

  别人写文章攻击他,她第一个跳出来愤愤不平:“这种人不能理,没有格”;别人夸他,她会跟着一起:“是啊他太不简单了!他真是一个奇迹!”

  她是最懂他的人,常说:“许先生很爱美,唯美主义,他一生都在追求美。”从工作到生活,从外表到灵魂,无不如此。

  他有多爱美呢?接受记者采访,一定要穿上那件细格子西装搭粗格子围巾,浅棕加深灰,几乎成了“标配”。出门,风衣、皮靴、帽子、墨镜,一样都不能少。别人夸他100岁了还是很帅,他哈哈大笑:“还可以吧!”

  晚饭后,他总要骑着自行车去外面吹吹风,看看月亮。纪录片里用镜头跟踪着他骑车的背影,如果不是稍有些佝偻,仍如追风少年。

  直到那一夜,他骑车驶向一条新修的路,摔倒了。“倒了霉了,月亮下看见很亮的路,看不到坡啊!月光如水,从某个意义上讲还摔得蛮美的……”

  那晚是中秋夜,月色正美。

  “为什么喜欢看月亮?”“嘿,月亮美呀!人生就是追求美呀!不会看月亮怎么翻《静夜思》?所以别人都翻不好,我翻得好啊!”

  遗憾的是,纪录片上映时,夫人于两个月前刚刚去世。

  观众席上,有人发现了许渊冲先生,掌声雷动。

  “今天许先生本人也来了,他其实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再多看一眼奶奶。”导演在放映结束后的一席话,让很多观众潸然泪下。

  夫人离开的第二天,学生们到他家中探望。他们担心已经97岁的老先生撑不住。结果惊讶地看到,许渊冲还是纹丝不动地坐在电脑前,他正翻译英国作家、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的全集。

  他说自己几乎彻夜未眠,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想了很久很久,然后翻开了王尔德的书。“不用担心我,只要我继续沉浸在翻译世界里,就垮不下来。”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般走过一个世纪,他的秘诀就是如此简单——心无旁骛。“我为什么能活这么久啊?因为我每天都在创造美。我的翻译是在为世界创造美。”

  他最爱的月亮,早已融入他的生活、生命,成为一种人生意象——

  1938年11月4日,刚刚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许渊冲在日记中兴奋地写下:今夜月很亮,喝了两杯酒,带着三分醉,走到草场上,看着半圆月,忆起往事,更是心醉神迷。

  百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至期颐。天边还是那轮明月,清辉之下,他将光阴幻化成诗,留下永恒之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王琦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865121111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