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向课程思政要质量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我们需要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资源。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高校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对接点,专业强了,高水平的本科教育的四梁八柱就建起来了。

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我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牢牢地抓住关键环节,扎扎实实地做好每项工作。

吴爱华: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新空间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校要从政策、产业、企业、技能、区域、创业等方面为学生挖掘更多的就业新空间。

随着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对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化、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网络安全、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将大大提升。

对高校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挖掘和拓展更多就业新空间,从人才培养到就业各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迈入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高校如何革新育人观念,提升育人质量?日前,在第十一届新华网教育论坛“2020·CIP教育创新大会”上,一场精彩的圆桌论坛回答了这个问题。

共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

在日前举办的“2020·CIP教育创新大会”高等教育专场的圆桌论坛环节中,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宋敏、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泓、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围绕《共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主题展开了讨论。

姚予疆新华网总裁助理

提升质量成为基础教育面临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础教育实现全面普及,人民群众“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需求日益强烈,提升质量成为基础教育面临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想要破解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一切都需要向质量要答案。 查看详情>>

陈希原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促进贫困家庭子女高质量就业 改变孩子成长轨迹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一届新华网教育论坛“2020·CIP教育创新大会”上,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陈希原表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和高质量就业,可以有效改变这些孩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查看详情>>

李奕:适应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好文章。

在教育教学、个性成长和课程设置方面,该放的要充分地放,不管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未来教育发展和治理强调的是“放管服”。

体育的精神不能只从体育课落实,劳动也不能只从劳技课落实。

宋磊:教师要基于真实的应用任务来学习

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需要构建新格局。

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

做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这项工作,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推进。

汪明: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全面培养。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五育是一个整体,既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辩证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促进五育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五育的整体育人功能。

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亟需进一步厘清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的责任,不断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从而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使命与选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来讲,应该如何理解高质量的内涵?如何同步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第十一届新华网教育论坛“2020·CIP教育创新大会”各校校长给出了答案。

基础教育报告

吴新丽 新华网副总工程师、大数据中心总经理

山鸣谷应 踵事增华 新华睿思2020教育行业大数据分析

职业教育报告

孙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

职业教育进入了以质图强新阶段

姚予疆新华网总裁助理

为行业输出优质认证产品 服务融媒体建设 “伴随着国家一系列重要文件出台,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合作模式的开展,职业教育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姚予疆表示,新华网作为主流媒体,也在顺应传媒格局、舆论生态、受众需求深刻变化,有效发挥着引导舆论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作为,努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查看详情>>

高 林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委员

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责任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责任。”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林在致辞中围绕“职业教育现代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包括素质教育现代化、教学平台现代化和支持体系现代化。 查看详情>>

集成电路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成立

集成电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编写委员会成立

孟 源:四位一体 拓展融媒体人才培养之路

新华网围绕社会培训,把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培训+认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化、混合的教学模式设计。

新华网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系统性、实用性、持续性。

作为媒体行业的领跑者,新华网已经做好了准备,希望能够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共同拓展融媒体人才培养之路。

盛鸿宇:“软硬”结合做好课程思政

提质培优,内涵建设非常关键。对一线老师来说,课程思政是要入脑入心的东西,所以我们把“软”的和“硬”的内容都融入到课堂中。

把新工科的惊涛拍岸化为润物无声,把思政课的轰轰烈烈变成扎扎实实。

现在更多学生关注第一份工作,我们作为老师,作为讲台上的守护者,更应该考虑到他的最后一份职业,更应该思考能不能让每一个学生毕业后都能够生根,能够守护住他们的那份职业。

许志良: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首先要看教师是否具备岗位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首先要看教师是否具备岗位能力。

在核心能力模块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不同的老师教会导致一个结果,谁都对学生的岗位能力不负责任。

在校企合作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的产业攻关能力要强,能真正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这样一来企业也会愿意把优质教育资源捐赠给学校,同时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高质量就业等问题。

邬 刚: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培养要做到产教融合

对于集成电路行业的人才培养来说,非常重要的是做到产教融合,加大这方面的职业教育培养,能解决集成电路行业中低端实操型人才的输出。

高职院校非常适合培养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应用、封装和测试等对工程应用需求比较大的相应人才。

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有一个抓手,能够把相关的课程全部互联起来,把基础课和工业实践课相结合。集成电路测试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产教融合的抓手。

提质培优 智造创新

“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一届新华网教育论坛活动的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四位来自职业院校的嘉宾围绕《提质培优 智造创新》这一主题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做法和经验。

  • 曹建林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

  • 魏文芳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 黄 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 邓明国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长

  • 赵红军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副校长

姚予疆新华网总裁助理

教育技术的迭代在不断促进教学发展与教育变革。在线教育产品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方式革新具有革命性意义。“在新旧迭代中,线上线下融合将定义未来教育新面貌。”………更多>>

聚焦在线教育热点难点 打破在线教育发展“瓶颈”

线上教学从“权宜之计”走向“长久之计”还需走几步?信息技术的持续导入又会如何影响教育生态的重构?在圆桌对话环节中,与会嘉宾围绕“教育信息化如何深度弥合‘教育鸿沟’”、“站在风口上 在线教育潜能再激发”、“新形势下在线教育的冷思考”等话题进一步展开讨论。

罗斌跟谁学联合创始人

陈亮博实乐3i全球学院校长

宋超学霸君副总裁

高辛PlayABC品牌副总裁

李小路中科建安董事长

胡思哲101教育研究院院长

汪海波集思学院首席运营官

王子桢小河狸创客创始人

邓漫再佳学教育联合创始人CMO

李永3E口语董事长

王璐慧读国际CEO

高燕学慧网CEO

古茜悉之教育联合创始人

李小虎鲸航科技CEO

喻颖正春藤家长学院CEO

王成荣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原校长

在职业教育座谈会上,王成荣结合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此前在产教融合发展中的经验向在场嘉宾进行了介绍,他认为,学校多年来之所以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学校深厚的行业渊源,一方面也离不开学校的育人举措………更多>>

反思行业“洼地”与短板 探寻新职教发展路径

职业教育为社会建设培养了许多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更是加速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座谈会现场,多位嘉宾围绕“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罗新华优路教育副总经理

韩慧中慧中IT学院院长

汪洋火星时代教育产品运营总监

高燕学慧网CEO

孟庆林中业网校运营总监COO

伊贵业环球网校CEO

陈川千锋教育副总裁

欧岩亮开课吧合伙人兼教育产品VP

温歆天天学农COO

  • 刘思扬

    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

  • 徐延豪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 杜玉波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 韦钰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

  • 钟秉林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 管培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

  • 张平

    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 朱永新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 刘彭芝

    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理事会理事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

  • 洪大用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 田慧生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

  • 范海林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 李奕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

  • 李永智

    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理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 李未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 刘经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大学原校长

  • 李京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经济学家

  • 王乃彦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汤敏

    国务院参事

  • 王小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 赵继

    东北大学校长

  • 王希勤

    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

  • 杨斌

    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

  • 黄震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 吴付来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

  • 杨国强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 王树新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杨克欣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

  • 徐飞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

  •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 郭永福

    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

  • 俞立中

    上海纽约大学原校长

  • 席酉民

    西安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 黄藤

    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

  • 王殿军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 朱建民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

  • 李有毅

    北京十二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

  • 马景林

    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

  • 郗会锁

    衡水中学校长

  • 窦桂梅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 景小霞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校长

  • 卢勤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

  • 姜昆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 关凌

    中国教育电视台主持人、演员

  •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 白云峰

    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

  • 米雯娟

    VIPKID创始人

  • 韩少云

    达内教育集团董事长

  • 田力

    纽约金融学院全球执行董事

Copyright © 2000 - 202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